“我们80后的,基本什么好事都没赶上。上小学的时候,大学不要钱;上大学了,小学又不要钱了。还没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该工作了,费死了劲才能找个饿不死的活儿。还没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的;能挣钱的时候,拼命攒一年都不够买个卫生间……”
这段经典的80后独白,代表了不少80后的心声。11月3日至14日,一部名为《李雷和韩梅梅》的话剧在朝阳文化馆九剧场上演,着实吸引了不少80后年轻人观看。因为故事的主人公们都是80后一代当年上中学时英语课本中的主角。有人估计,从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中学生,高达上亿人。在剧中,这些虚拟人物和80后们一起长大,如今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工作和喜怒哀乐;他们勾起了80后的年少回忆,也牵动着80后们的内心情感。
下周,另一部名为《当司马TA遇见韩寒》80后职场生活话剧,同样引起80后一代的强烈关注。不仅因为80后代表作家韩寒将在剧中“视频出演自己”,而且人们都很好奇,被80后认为是职场生存法则的“司马TA”(Smart)和因为特立独行而被80后奉为偶像的韩寒相遇,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李雷和韩梅梅性格更加丰富
在徐誉滕走红网络的歌曲《李雷与韩梅梅》中,话剧《李雷和韩梅梅》打开了很多80后观众记忆的闸门。该剧由Rainrow戏剧社打造,剧中人物和很多80后一样,并非各个好运,面对求职、工作、婚恋、生活变得现实残酷,需要挣扎成长……书中那只会英文的鹦鹉Polly也在剧中出现,由真人扮演,是一个拥有很多台词和笑料的角色,并担负起承接回忆与现实的重任。
该剧导演田晓威表示,剧中人物和故事基于英语课本上的基础和情节,并进行原创的发展和延伸,“但会将以前课本中人物不完善的性格进行填充,也会让人物随着我们的成长一起成长,不仅对原著人物的性格会有所保留,也会有所发展”。
在剧中扮演李雷的伊洋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表示,话剧将颠覆英语书上那个“德智体”兼优的男孩形象:“戏里的李雷是坏小子,有点放荡不羁的意思”。而饰演韩梅梅的蒋小涵则表示,韩梅梅不仅是一个根红苗正的好学生,而且一直非常的优秀,“不管学习、工作还是谈恋爱结婚,她都很优秀很成功,循规蹈矩,这点与李雷的反差很大,但她其实并不快乐,一直压抑了真实的自己。”
为了能让更多的80后拾起自己的青春记忆,演职人员在北京城内搜寻所有叫“李雷”和“韩梅梅”的80后。制作人汪鹏飞表示,“只要姓名、性别都对,又是80后,带着身份证来剧场,我们就会送他或她一张演出票。”
此“韩寒”并非彼“韩寒”
《张小盒》、《杜拉拉》……越来越多关于职场题材的话剧登上戏剧舞台,而且都巧妙地利用了最为风靡的文学艺术形象。而这一次,同样打出职场牌的《当司马TA遇见韩寒》则把最受80后推崇的作家韩寒从幕后推到了前台,自称并不了解白领生活的他将在剧中以影像出演自己。
该剧导演黄盈表示,此次借韩寒来说事,并非只是个炒作的噱头,其背后也有深层含义。因为源自红极一时的网络词汇的“司马TA”,是英文“smart”的谐音,这个词如今越来越多被用于比喻在职场中能兼顾工作和生活的“聪明者”。而“韩寒”因为其特立独行的个性,也成为了自由、独立的代名词。“作家韩寒似乎已经成为80后代言人。但其实大多数80后的生活状态都和韩寒不太一样。粗略统计,全国有9361个人名叫‘韩寒’,所以我们这个剧就是想探讨其他9360个作为普通人的‘韩寒’是怎么生活的?他们能否做到‘司马TA’所指的‘smart’这个概念,也就是兼顾工作和生活的聪明者呢?”所以为了展现80后职场人群像,话剧将让多个叫做“韩寒”的不同人物出现在舞台,以喜剧的形式演绎不同人的职场故事,从狭小的职场透视人生。
身为70后的导演黄盈,同时坦言时下流行的“职场戏剧”都“太过雷同”,大众对于这个题材已经审美疲劳。“一提到职场,就是西装套裙、方桌电脑,角色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暗算。似乎一进入职场这个平台,故事就时尚起来了。但我们这个戏绝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职场戏,它讲的不只是职场的外皮,更是对职场人生存方式的探究和关怀。”
据介绍,剧组准备了14种“司马TA的装备”,其中包括:汽车试驾权、笔记本电脑、洋酒、购物卡、电器、化妆品、手表等,将以抽奖的方式送给现场观众。此外还有一枚一克拉的钻石送出。主办方还贴心准备了“观剧班车”,散场时送观众回家。“剧场求婚,千人见证”的活动也从即日起开始征集,目前已经有20余人报名。
该剧将于11月17日至28日在海淀剧院上演。
本报记者 王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