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伟宁 实习生 张慎凯)1285年前,青年李白坐船出川途经重庆,意气风发;1285年后,“李白”又一次来到了重庆,这一次他站在江北嘴,面对滔滔两江水,却是无比失意。话剧《李白》昨夜在山城首演,濮存昕用自己精湛的表演,刻画了诗人矛盾的性格。
濮存昕演绎
晚年李白
话剧《李白》讲述的是诗人李白暮年的故事,时间背景大约放在公元八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大唐王朝在安史之乱的冲击下,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诗人李白先是跟随永王,在永王谋败身亡后被判流放夜郎,到了白帝城听到被赦的喜讯后,写下千古名句《早发白帝城》。李白在当涂度过了自己的暮年,还在垂暮之年请缨从军,最终在安徽采石矶畔捞月而逝。
作为表演艺术家,濮存昕用自己精湛的演技,演绎着晚年李白的心理历程。李白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仕而不能,隐又不甘”,他在这之间数次徘徊。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外,全剧还将诗仙的名篇名句自然巧妙地融入剧情,一点也不做作。
借月圆月缺
推动情节
在李白的诗歌中,有不少千古名句都与一样东西有关,那就是月亮。比如从峨眉山脚坐船离家,他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思念故乡时,他写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感悟人生的时候,他这样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正是因为对月亮有着别样的情愫,话剧的舞台背景上,巧妙地借月圆月缺来推动情节。
像开幕时,一轮明月投射下,清冷的月光渐渐洒满舞台,这种基调也覆盖了李白生活的幽山、幕府和巴山蜀水。伴随着李白人生境遇的变迁,月亮的形状也从金黄色的满月到半月,再到冷冷的月牙儿。月亮的形状变化,也衬托了李白在官场上进退不能、身不由己,表现了蜕去诗仙神话色彩、沉浮挣扎的平凡人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面对奔流东去的两江水,濮存昕饰演的李白,留给重庆观众无比的落寞、失意,让人感慨万千。
(责编: 饺子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