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的红火托电视的福,但也让我们把老祖宗积累百年的东西丢个精光。”“当年侯宝林先生在那样的环境里都要求自己说清新的相声,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反而要去拾糟粕呢?”前一晚在笑天地演出后,次日就受邀东方讲坛和海上文化论坛开讲,姜昆携手王汝刚上周末在文艺会堂举行题为《曲艺的现状和未来》的讲座。
相声不能“只图一乐”
滑稽戏不滑稽、相声不可乐的确在如今遭人诟病,但这也不意味着相声滑稽仅仅“只图一乐”。谈及如今某些曲艺演员上舞台为“逗乐”观众开口就是儿子孙子,谁家媳妇怎样,姜昆很是反感:“我们这一代人在继承老祖宗文化遗产时,应当是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给它添光添彩,而不是抹黑。”
当然,姜昆也承认某些低级的笑料确实能取悦一部分观众,但他直言这会让相声丧失其应有的清新,他以相声大家侯宝林先生举例:“按说那年代什么脏的、臭的都能说,但难得侯宝林先生却有着一份文化自觉,懂得摒弃和他审美观点不吻合的东西,对自己的艺术要求清新高雅,所以最终能成为一代大家。”
成也电视、败也电视
不可否认相声瞬间红遍大江南北是仰赖电视传媒的传播力量,许多相声演员和优秀作品都是通过电视而家喻户晓。然而,站在相声传承发展的角度上看,姜昆对电视显然也是爱恨交加。姜昆直言:“电视的确曾让相声如日中天,但它也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把我们老祖宗100年的积累消耗精光。无数好的段子被送上电视,但很快就被消化完了,输出的东西多,输入的东西少,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干涸的状态。更糟糕的是经典段子录完了,新段子又缺乏时间打磨,很多相声作品就是今天写,明天排,后天上电视,大后天就扔了,渐渐就只听到罐头掌声,落得只见掌声不见笑声的窘境。”
电视和剧场相结合无疑是曲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其中的度的把握却是相当微妙。姜昆吸取此前的经验教训,在选取段子上电视时显得相当谨慎,“未成熟的段子我一般是不让上电视的,还有一些特别需要在剧场才能感受的比如《明春曲》这类作品我也是坚决不让录播的”。
千万不要“冲向世界”
相声也好、滑稽戏也罢,说到底都是语言的艺术,他们的魅力在于扎根地方开出专属于这片土壤的花朵。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现在很多人把其错误理解为“民族的就要国际化”,姜昆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回忆有次北京有一场非常好的粤剧演出,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个剧种的魅力却苦于完全听不懂,当时就有人说让他们用普通话唱,姜昆啼笑皆非说:“让用普通话唱粤剧还不如直接唱歌呢!”
“让听得懂的人来听自己的曲艺,曲艺的特性就是保持自己的地域性,地域性一旦消失其魅力也就随之消失。”当日姜昆在讲座上一再呼吁地方曲艺千万不能随意丢弃其地域特色,更不要干“冲出亚洲、冲向世界”的傻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