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简爱》,酣畅淋漓的宏大叙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23:07  新浪娱乐

  导演没有过多的玩花样耍手法,很干净的集中精力来讲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配合上动人的音乐与华丽考究的舞台设计,进行了一番酣畅淋漓的宏大叙事,局部处理的很精致很到位,但整体不够协调完满。

  舞台道具的空间感非常好,前后左右上下均变化无穷,丰满详实,言之有物,预埋了感情基调,达到了感觉先行的效果。剧组在这一点上相当用心,做的非常棒。

  朱杰版(我更愿意称之为晚秋版)的简爱从骨子里透着一股江南水秀的温婉甜美,婉约可爱,灵气浮动,有一种不紧不慢不温不火的淡然和恰如其分的冷静,敏感脆弱而又坚强有力,有一种相信自己可以掌控命运的独立人格之外的自信与坚定。

  在简爱当下的生活感受与少时凄楚经历的情绪切换上,导演处理的非常棒,灯光到位,音乐相得益彰,自然而然,如行云流水,巧妙而见出功力,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细部。

  作为已经演了三年,经历过三次女主角更迭的一部由名著改编过来的大戏,除了关注女主角的个人魅力与表演技巧的变化之外,还应对剧本、音效、视效等诸多细节不断调整,精益求精,日臻完善,铸造经典。

  单从话剧的呈现来看,简爱和罗切斯特相互是怎么爱上对方的?

  这个情感起源问题着实困扰了我和其他几位戏友。不要用“因为爱所以爱”这样没有分析逻辑的诡辩来搪塞,原著里应该有详尽的叙述。

  罗切斯特爱上简爱的原因有台词可佐证,就是他在简爱身上找到了“婚姻的新希望”,至于是如何找到的,也就是如何爱上的,舞台并没有表现。他请吉普赛女人给简爱算卦这种试探性行为表现的只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

  粗鲁傲慢的罗切斯特对孩子并没有表现对强烈的爱,更多的是在尽义务,简爱对孩子的家教成果使罗切斯特感到欣慰,这是爱上简爱的原因之一吗?话剧没有给出线索。我在想,安排这样一个情节是否更有助于孩子这个角色的功能发挥,也为情感埋线索:简爱在给孩子讲为人之道,生活态度,甚至是一段自己的经历,而罗切斯特在一旁不经意的听到了,发觉简爱可以给她带来新生活。

  至于简爱如何爱上罗切斯特大家YY的版本就很更多了:

  第一个线索:简爱在进入楼上屋子后有一句内心独白得到了巨大的投射,同时她年少时候的悲惨遭遇也在映衬这一点,那句台词是“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罗切斯特有房子,暗合了简爱长期的强烈渴望;

  第二个线索:恋父,简爱是个孤儿,长期无依无靠处境悲惨,只有一个“称的上亲戚的朋友”,而罗切斯特给孩子买礼物给予她良好的成长环境,甚和简爱心意,符合父亲在简爱心中的形象与期待;

  第三个线索:“女人只用礼物的价值来衡量男人”这句台词暗喻罗切斯特“很有价值”。

  除此之外,我们在戏中没有找到自尊自爱的简爱爱上粗鲁傲慢的罗切斯特的其他有效线索,在这个情感关键点上的缺失上是令人遗憾的。

  实际上反映出相爱部分进度过快、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的弊病,在观众还没有看到两位如何恋爱之时却突然蹦出了“结婚”的惊天新闻,感情铺陈的还欠火候;而对聚会这部分却进行了赘述,那位红衣贵妇不像是英国贵妇,倒蛮酷似中国乡下骂街的泼妇,丑陋无形而有失礼节,不应该在这个次要的枝叶上浪费这么久宝贵的舞台时间;及其朋友是可以一笔带过的,他们的出现既不能显现出罗切斯特更爱简爱,也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枝叶,不如更加专注的用一两个情节来增进二人的感情;

  在简爱出逃那部分,重复的表现了简爱爱孩子和教书这个优秀品质,此时舞台上的简爱表现出的是一个“空白”,既没有新的性格与品质展现,也没有表现对罗切斯特的想念与爱恋,所以在神父以“我们可以在爱上帝的同时彼此相爱”的理由向简爱求婚,遭到拒绝的时候就出现了另一个走向极端的逻辑困境:因为我是追求自由,反上帝的,所以我要去找个人---自然是罗切斯特了——我拒绝了上帝我就要嫁个一个人!这个逻辑看起来很可笑很滑稽,但却是舞台真实呈现给观众的错觉!这是导演处理上的欠考虑与失当之处。

  综上所述,编剧在故事情感点的选择和把控上还需再仔细斟酌一下,使故事各部分的发展更为合情合理与适时适度。过浅、过多、空白都是令人惋惜的。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的台词而不太恭维逻辑与线索。

  另外几点常识性的纰漏和建议:

  1、罗切斯特跌下马之后,不应该用摔伤的那只脚做支撑点而重新站立,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人在受伤之后有一种自保倾向,会尽可能避免受伤的那只脚用力;

  2、为何要把从婚纱换成便装这个动作赤裸裸无处理无美感的直观展现出来,这是不需要的,而只用展现婚纱从自己身边离去这个动作与心情即可。其实导演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3、在简爱回去找罗切斯特的时候,吉普赛女人前半部分的话有些赘述,一来那些是简爱亲自经历过的,二来舞台上只有两个多小时,观众的记忆还没有消失,早就看懂了。而原著很长,可能需要重新为读者梳理一下原委。原著选择了吉普赛女人作为讲述者,舞台上照旧是否是最合适的选择呢?!对于读过原著的人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无所谓;但像我这样没有读过原著的就要寻思纳闷了,吉普赛人上次出现是罗切斯特花钱雇她试探简爱,她为何此时还在庄园里,她和罗切斯特到底是什么关系?与其让观众为了这个问题犯疑,不如让管家作为讲述者,管家一直陪伴并且现在还照顾着罗切斯特,又作为所有事件的亲历者,她出来讲述应该更为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舞台化与小说是有艺术差别的,太拘泥于原著会让我们的头脑僵化,创造力受阻,表现力丢失。

  其实,我还是蛮喜欢这部戏的,是我看过王晓鹰三部戏中最好的一部了,其他两部分别是导演意图混沌不清的《霸王歌行》与小学生作文式的《肖邦》,而这三部恰恰都属于人物类的,可能这位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副院长并不是非常擅长处理人物吧。

  我能表达的还有很多,更多的是思想价值观层面上的东西,我已和几位朋友深入交换了意见,和他们说过了就不想再写出来了。比如,宗教与人性,思想解放运动,简爱与罗切斯特的人物性格及三姐妹。

  打分:90

  作者:Memory村长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