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2011年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的开年大戏选择林兆华导演的话剧《老舍五则》,从元旦开始连演9场,票房一开,即招来踊跃订购。很多观众反应,纯粹的京味儿话剧近年确实不多见,而谈到京味儿文化,老舍先生首当其冲。《老舍五则》从全新的角度,以现代戏剧的处理手法,重新解读老北京的市井生活,令人耳目一新,这将给新年的北京平添一缕怀旧的气氛,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缅怀。
纵观老舍先生在解放前后创作风格,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巨大的逆转。1949年以后,老舍是狂热的“左倾”,他像一个吹鼓手,在讴歌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他把无产阶级(穷人)归入“良民”的行列,比如《龙须沟》中穷街坊的相互帮衬,《茶馆》中常四爷一定要给乞丐一碗烂肉面等等,无不释放出“人性善”的光辉。但三十年代的老舍却充满了对“人性恶”的戏谑,这就是《老舍五则》的价值所在,通过《老舍五则》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对社会和人性的绝望。《老舍五则》的五个短篇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市井生活的鄙薄、无奈与嘲讽。《柳家大院》穷人之间的拆台与挤兑,《也是三角》盟兄弟的内心疏离与背叛,《断魂枪》对文化传承的绝望与放弃,《上任》黑白两道的利用与倾轧,《兔》中梨园行的钱色交易等等,无不反映出老舍对社会与人性的批判。三十年代的老舍是一把锋利的刀,《老舍五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茶馆》《龙须沟》等老舍亲任编剧的作品,然而,老舍的短篇小说却从未有人触及。《老舍五则》在老舍短篇小说的戏剧改编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让更多的人发现,老舍的短篇小说同样是一片戏剧的沃土。
《老舍五则》遴选了老舍最独特的五个短篇小说首度搬上舞台,以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串成了一部多角度反映老北京市井人生的悲喜剧:《柳家大院》讲述了受尽公公、丈夫和小姑子欺凌的倒霉媳妇悬梁自尽的悲剧;《也是三角》挖掘了一对当兵的拜把子兄弟共娶一个媳妇的心理挣扎;《断魂枪》则隐喻了文化的失传,由于洋枪、火车的发明致使功夫、镖局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上任》以戏谑的手法,呈现了曾混迹黑社会的头人成为治安官后与以前同党的纷争;《兔》是一首悲歌,上演了一个下海的男戏子与包养者之间的同志之恋。尽管这些文学作品完成于六七十年前,但其展现出来的老舍先生对人类生存与生命价值的思考,却具有绝对的现实意义。因此,《老舍五则》在北京和香港演出时,观众不时地发出由衷的喝彩和掌声。
《老舍五则》的话剧改编,延续了老舍先生的幽默气质,但这种幽默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对平淡生活的插科打诨,而是埋伏在悲剧的情景之中。这种“黑色幽默”风格,仿佛悲喜交集,令观众无所适从,张力更大。舒乙先生评价说,《老舍五则》充分体现了老舍既是幽默大师也是悲剧大师的特点。
从戏剧方面,京剧、功夫、黑社会、自杀、三角婚姻等等,都成为独特的看点,并赋予了舞台以浓重的色彩。于是,《老舍五则》便成为一部游走于现实主义,黑色幽默与荒诞派之间的人间悲喜剧,五味杂陈。
大导林兆华一向以实验精神著称,此次《老舍五则》的排演,林兆华表示,要充分保持老舍先生的现实主义风格,但大导的创新仍无处不在。
首先是舞美设计。三片竹帘,并列成为表演的背景。竹帘的各自升降、前后的支撑角度、光影的变化可以形成不同场景。《柳家大院》中一条红色的上吊绳,其延展出来的想象力,令所有人震撼。大导沿用了中性的空间概念,把戏曲中的一桌二椅扩展成为两桌多椅,既借用了传统戏曲的空间表现手法,又解决了五篇完全不同场景的统一呈现。《柳家大院》的大杂院、《也是三角》的关帝庙、《断魂枪》的镖局、《上任》的办公室、《兔》的戏园子等,经过大导的整合,都形成了最具智慧感的自由转换。
《老舍五则》对于演员有着超级的诱惑,刘佩琦、雷恪生等老戏骨都大呼过瘾,因为是五则故事,所以每个人都要饰演多个角色,比如刘佩琦,一人饰演四个人物:《柳家大院》的算命先生、《也是三角》的孙占元、《断魂枪》的沙子龙、《兔》的票友俞先生。每个人物,其身份、气质、形体、语言等都要有不同的变化,对于表演者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北京市曲剧团演员的加盟令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特色。舒乙先生一进剧组看到这些演员,就直截了当地表扬大导,“演员太好了,这些歪瓜裂枣的人你都从哪儿淘换来的”,无论形象还是语言,他们俨然都是从北京胡同、四合院里钻出来,别提有多么的妥帖。除此之外,根据剧情需要,《断魂枪》和《兔》中还专门请来了精通武术、京剧的特型演员,分别在表演中大炫功夫与京剧的唱腔,博得满堂彩。
舒乙先生说,希望元旦开始北京能下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让北京的观众在雪花纷飞的皇城脚下去分享《老舍五则》在大剧院的精彩演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