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12月21日,2010年度BQ2010红人榜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剧作家廖一梅一举斩获“年度话剧艺术红人奖”。颁奖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绝,更是对她的作品《柔软》成绩的给予赞誉。
“悲观主义三部曲”作结 廖一梅十年辛苦不柔软
身材瘦小、内核坚硬的廖一梅虽是一个十分低产的作家,但“戏剧红人”的称号当之无愧。从《恋爱的犀牛》、《琥珀》再到正在保利剧院上演的《柔软》,廖一梅用了十一年的时间,对人的生命状态、对情感的困惑不断追问,最终集结出这令人灵魂出窍的“悲观主义三部曲”,“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地、坚强的、多情的人”“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哀的,可尽管悲哀,依然是我们知道的最美好的事”“我以后不再使用‘爱’这个字。爱?这几乎是这世界上最含糊不清的一个词,因为被使用得太多丧失了全部意义。大家嘴边都挂着爱,却南辕北辙说的根本不是一件事。”这些挥之不去的绝句常常能把人噎个半死,却被奉为圣经传颂,成千上万的读者和观众从她的作品中找到了自己。
红人榜颁奖典礼当晚,廖一梅的授奖词为“她将文艺青年的生活开始在《恋爱的犀牛》,结束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她的语言是成千上万人的爱情和痛苦,她的作品是中国话剧史上一座又一座丰碑,前卫铸就经典,边缘实为主流。”真可谓是“十年辛苦不柔软”。
《柔软》口碑票房双丰收 舞台神话成就“戏剧红人”
2010年备受瞩目的大戏《柔软》,可谓是创造了舞台神话。从《柔软》台词的刀锋乍现在微博上开始,就引起了无数人关注,未演已显经典之相。演出之后更是一票难求,口碑极好,次轮五场早早售罄,加演一场仍难以满足观众汹涌而来的要求。
这部另类的像手术刀一样作品,通过一个绯闻缠身的女医生和一个性别模糊的年轻人的故事,探讨人类情感的纠结和两性关系的微妙,给人以撕开身体直达灵魂的赤裸拷问。
作为此次红人榜的主办方,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北京青年》周刊(BQ)对话剧《柔软》给予了跟踪式报道以及极高的评价:纵观2010年的话剧舞台,认真去思想的话剧如《柔软》者实属凤毛麟角,经典如《恋爱的犀牛》常演不衰者堪称传奇。
捧到话剧红人艺术奖殊荣的廖一梅也用《柔软》中的台词表达了感激之情:“‘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柔软》在这里遇到了了解。”现场掌声四起,也是对目前正在火爆上演的话剧《柔软》的成功最强有力的证明。
当天,同获BQ话剧红人奖的还有导演田沁鑫。国话院长周志强向二位表达了祝贺,并祝愿2011年开年作品廖一梅编剧的《恋爱的犀牛》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