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隔壁是疯人院》剧照 |
梅婷 |
“演话剧很过瘾”,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梅婷最常说的话。1月7日,她将携最新舞台力作——全新打造的经典话剧《天堂隔壁是疯人院》(以下简称《疯人院》)登陆广州友谊剧院,1月9日再接力在深圳大剧院上演。昨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2日晚刚刚在中山演完该剧的梅婷。她说,自己从这部剧的收获特别大,虽然拍电视剧更“实惠”,但她对演舞台剧的着迷程度已经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本报记者 苏蕾
回归舞台:
不为实惠为快感
广州日报:从《我爱桃花》(以下简称《桃花》)到《疯人院》,你好像是演话剧的明星中特别投入的一个?
梅婷:对。我一直都挺钟情话剧、钟情舞台的。我不是为了玩票或炒作而演舞台剧,那样会完全没有了愉悦感。说实话,拍电视剧更加“实惠”,而舞台来不得半点虚假,演烂了就砸了牌子。所以,当《桃花》来找我,我就想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它演好。
广州日报:舞台比镜头更吸引你的是什么?
梅婷:镜头是机器,有时候,对手演员压根就不在那,可能只是副导演拿着剧本在念,把一棵假树当成人来演,太不好了。另外,电视剧拍完之后还要经过剪辑,这多少会有点欺骗性。导演会把演员没演好的部分拿掉,而表演的节奏也完全由导演主宰。舞台不一样,没有人来帮你修饰,有一气呵成及与对手真实交流的快感。站在上面,整个舞台都是你的,没有人喊停,你还可以跟观众互动,感受他们的反馈。
其实,舞台和电视这两种表演形式,也是两种生活方式。演舞台剧你有3个月的时间去琢磨一句台词,有时演过10场了,你还可以换个方式来演;而拍电视剧,一条过去,晚上回去你想自己怎么能那么演,但也不可能再重拍了。同时,演舞台剧时,我过的是正常人的生活,每天很规律,享受了生活,也有精力享受艺术;而拍电视剧则是没日没夜的,整个身心都很疲惫,有时就很难讲面对镜头还有多少激情了。
挑战“疯子”:
一次演俩收获大
广州日报:你接的这两部剧都很经典,上次《桃花》带给广州观众不少惊喜,但演疯子的挑战会不会更大一些?
梅婷:《桃花》是女演员的“天堂”,它给了一个空间让你充分展示,而《疯人院》特别难,完全靠一帮好演员把戏撑起来。具体到我,同样是一人分饰两角,《桃花》是戏中戏,女演员英子演如花,逻辑是很清楚的。而《疯人院》中,我是演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角色:一个是患有狂躁症的周文天,一个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咪咪。
广州日报:听说有观众在看过《疯人院》后感觉不是特别懂?
梅婷:对,我请了一位医生,聊完之后收获很大,所以,我又把他请到组里,每个人向他请教自己的角色,以及如何看待精神病人,都觉得学到很多。不过,因为剧本不同,的确会有一部分观众看完《疯人院》后会觉得不如《桃花》那么惊喜,但我自己的收获特别大,无论表演、人物塑造,还是对舞台的把控,很多同行看了也说,我的表演比《桃花》时更成熟。事实上,《疯人院》和别的戏是不太一样,它没有现成的、好懂的故事,而是一群疯子自己排戏,每个人上台后各说各的,是片段式的。我问过一个看了说特别喜欢的观众,他告诉我,自己没有企图看懂,而只是欣赏演员的表演,感悟每一个片段。其实,这部剧很丰富,即便没有什么阅历的人,光看表演、看舞台也会很愉悦,而如果有阅历的人看过之后,感受会更多,那些疯人疯语说出了很多社会现实。
广州日报:演过那么多电视剧了,现阶段选剧本会有什么新要求?
梅婷:电视剧和舞台剧的本子都拿到了不少,但还没有最后决定。我选剧本一直挺随自己喜好的,基本拍的都是现代戏、生活剧。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后,我的戏都挺顺的,基本都是善良、温和、静水深流的角色。但现在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相当的积累,我希望自己在荧屏上也能尝试一些更大气、更具张力和分量的角色。
广州日报:电影方面,其实从和张国荣主演《红色恋人》开始,你在电影上的起点比同期的女艺人都高,但这几年主要演的都是电视剧,会不会有些遗憾?
梅婷:也会,但有多方原因。可能主要和我的个性有关,比较感性,不太会争取机会,不会削尖脑袋想着一定要怎样。这两年电影挺“火”的,机会也多,但一直没特好的。
新年希望遇见“白乌鸦”
广州日报:新年在感情方面有什么期待吗?
梅婷:我现在还是一个人,我有个女同学是大学老师,专门研究婚姻的,她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想找的是一只白乌鸦,但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白乌鸦呢?再加上我是一个很宅的人,除了喜欢和身边的朋友聚,不喜欢和不熟的人应酬,圈子很窄,也没有那么多选择。所以,我总是一个人幻想,挺不切实际的。
广州日报:你这样的性格为什么会在大学时和章子怡特别好呢?同班的几个女生中,你觉得走得最好的是走向国际的章子怡,还是嫁入豪门的胡静?
梅婷:我和章子怡是上下铺,她是我们班最小的,但特别用功,也很可爱。我们虽然性格不同,但关系很好。我觉得“最好”是很难评定的,我现在过的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后,我也一定会结婚生子,但应该不是豪门,豪门遇到的问题会比较多吧。
知多D
《天堂隔壁是疯人院》以荒诞幽默的手法描述了疯人院病人的生存状态,疯人院里的四个病人自编自导、其余病人共同参与的一场演出为故事主线,看似离奇不经,却是情真意切,而戏中戏的形式,配以疯子独特的语言行为逻辑,揭示了当代人精神的空乏与无知,从青春、理想、希望与坚强的不同侧面教观众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