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梁佳
昨天,周立波的第四部海派清口作品《民生大盘点》在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上演。沪语与普通话相间的表演,让3700人的观众席几乎满座。
带着糖果、饮料的大叔大婶们有不少是波波的铁杆粉丝:“老早就买好票子了,过春节正好出来看看,笑笑。”从调侃春晚、菲律宾人质事件、钓鱼岛事件、世界杯,到老百姓们关心的房产税和子女教育问题,虽然很多桥段与电视台录制的《一周立波秀》有重合,也有些段子取自网络传播,观众们还是在周立波一贯的“调侃”中得到了“减压”,而最后全场玩起“乃伊做特”的游戏,观众又拍手又大笑,场面堪比前几年盛行的“疯狂英语”。
调侃自己:
“大脑发达,小脑搭错”
“其实很多段子以前听到过了,周立波这个人记忆力不错,把别人不能说的说出来了……”观众们一边评价,一边吃着小食,一边看着演出。
在演出开场时,周立波先对自己进行了小结:《一周立波秀》和春晚同时播出,很多人“看看我,看看春晚”;“立波下江南”(江浙巡演)用七个半月时间演了23场,连“学习委员”(指黄牛)也“下江南”了;从2009年到2010年12月31日,周立波一个人创造了1.5亿元的票房……最令周立波起劲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年12月、号称“公益型”的婚礼,因为把筹得的4000万元人民币礼金全部捐给了上海慈善基金会海派清口公益基金。对于有人说他此举“门槛精”的说法,周立波也进行了调侃回应:“有本事让他来办一个婚礼,筹得到八位数伐?”周立波认为,这个方法只有“大脑发达,小脑搭错”的人才能想得出。
周立波开场也不忘“拉拢”本地观众。此前吃麦乳精的故事有了升级版“干吃奶粉”——吃满满一口,贴到“天花板”(上颌),一直舔可以舔一节课。
而蛋饺也是上海人过年常备的年货,“小时候做蛋饺,一顿生活(一顿揍)肯定逃不掉的,总是皮不够,芯多出来”,还有如何把老肥肉戳在筷子上给勺子擦油等细节,让不少上海人找到了回忆中的“年味”。
在嬉笑怒骂中夹杂一些温馨小细节,或者在调侃中露出自己的小聪明,周立波依然“头势清爽”(思路清晰)地为观众们“挠痒痒”,提出民生问题,并且用“油腔滑调”的上海式语言进行心理安抚。
盘点民生:
精神胜利法“减压”
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仅仅调侃表演者的段子充其量只能算是“热身”,因为很多人是冲着“民生大盘点”的噱头来的。2010年可以谈的事情很多,从菲律宾人质事件、钓鱼岛事件、世界杯、亚运会、世博会,到房产税、独生子女问题,所遵循的笑料规律也是周立波自己所说的:阿Q精神胜利法的最高境界。
“菲律宾派出的是‘特霉总部队’,5秒到30秒解救人质才是强攻,他们是在‘考古’。”周立波边说还边做出了用斧头砸门的姿势;“如果说世博会有瑕疵,不只是上海人,全国人民都要检讨,让游客把身份证拿出来看看”;“北京足协搬家了,搬到了沈阳监狱”;“按揭就是按在地上一层层揭皮”;“家长就是孩子的自动ATM机”;……周立波为观众提供的“减压大法”还有一句句听上去很有“腔调”的话,比如买房子不划算,因为最终的归宿是“盒子”,“为了明天不确定的利润,放弃了今天最切实际的享受。”而这些话也得到了现场观众的响应,至少挠到了痒处,虽然很多已经是老段子了。
不少年轻观众表示,有些桥段在网络上都能看到,对于房价问题不过是用“周氏”的通俗语言说了出来,虽然成串地说仍“需要良好的记忆力”。
而台下坐的更多的是很少接触电脑网络的中老年观众群体,周立波特别为他们调制了一些“减压良方”:中国老太和外国老太心态不一样,“中国老太比死的时候谁的钱多,外国老太比死的时候谁欠银行的多”;上海老太和北京老太的心态也不一样,上海老太打扮得山清水绿,到复兴公园打拳,讲的是“昨天那支股票怎么样?”北京老太问的是“拉登那小子去哪儿了?”
对于人人都关心的房价问题,则开出了一帖复合式阿Q减压法: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阿爷阿娘死了——一套房,外婆外公死了——一套房,父母么,也是一样的——一套房,独生子女结婚讲究“门当户对”的——两个小孩有六套房了,自己按揭——一套房,独生子女的小孩将来七八套房子,房价以后肯定要跌的!买那么多房子介吃力做啥,还要交房产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