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中国芭蕾跻身世界舞蹈之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7日23:47  北京晚报 官方微博
text1 中国芭蕾舞团团长冯英

  2009年2月27日,冯英在生日的前一天上任中国芭蕾舞团团长。然而,比自己的生日更让她重视的,是中国芭蕾舞团在这一年迎来了五十华诞。这个历史辉煌的国家级芭蕾舞团,和冯英的人生一样,都掀开了新的篇章。

  两年来,中国芭蕾舞团在团长冯英的“领舞”下,不断跳出新的“舞步”:开辟独立运作的芭蕾演出季;创立全新机制的“Workshop”舞蹈创意工作坊;邀请更多国际大师与中芭合作;在继续加强“中法文化交流之春芭蕾精品晚会”等原有品牌节目同时,又推出“现代音乐与芭蕾”等新创品牌;复排的《牡丹亭》《胡桃夹子》分别代表中芭在中国芭蕾和西方经典芭蕾两方面创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首次赴巴西巡演更是迈出了中芭国际文化交流史上新的一步……

  今年,中芭的《牡丹亭》还将到英国参加“爱丁堡艺术节”。冯英说:“只有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芭蕾作品,才能代表国家在文化外交和价值观输出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访谈

  中国观众应更多

  关注中国芭蕾

  记者:中芭现在在国际上是什么样的地位?

  冯英:今年是中国芭蕾舞团成立52周年,中国芭蕾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非常不容易。这些年,中芭一次次将芭蕾带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芭蕾的发祥地,得到当地主流社会和媒体的高度赞扬,并三次被提名为世界最佳舞蹈团之一。去年中国版《胡桃夹子》演出,我们邀请瑞典驻华大使罗睿德客串一个角色,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国媒体表示:“很多中国人不知道你们拥有这么棒的一个舞蹈团,你们应该关注他们。我走遍了世界,中芭的水准是世界一流的。”

  记者:中芭的艺术特色是如何定位的?

  冯英:中芭多年来艺术创作的基本经验是:在严格保证艺术质量的前提下,按照艺术规律,打造自己的品牌。包括三个方面,“继承借鉴古典的”,《天鹅湖》、《睡美人》等传统剧目是芭蕾的基础。“创新民族的”,这一点从建团初期创作中国风格的舞剧《鱼美人》就已开始。1964年,《红色娘子军》诞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自己的芭蕾,成为中国芭蕾标志性剧目。《沂蒙颂》、《草原儿女》、《林黛玉》、《祝福》以及交响芭蕾《黄河》和《梁祝》等都是芭蕾民族化的代表。由张艺谋和中芭合作创作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与《红色娘子军》共同在国际上掀起“红色芭蕾风暴”。探索中国古典题材的《牡丹亭》,为芭蕾民族化做出了新的探索。“接受和学习当代的”,是指不断引进、创作、排演一大批各种流派的当代作品,比如《平克·弗洛伊德》摇滚芭蕾、《阿莱城的姑娘》、《年轻人与死亡》、《火鸟》等。这些作品都形成了鲜明的中芭风格。

  记者:那还有很多不入流的商演团,会对中芭有什么影响呢?

  冯英:我觉得它们有点扰乱市场。这些国外不入流的演出团,不仅欺骗了观众,影响了芭蕾艺术的声誉;而且它们依靠低廉的价格在全国巡演,以演出场次取胜,对整个行业也是个冲击。像有些演出商会嫌我们团的费用高。但我们和那些走穴团不同,我们的整体水平很高,代表着国家水准,在国际上也有很好的影响。所以希望中国观众不要被那些外国滥团所迷惑,上当受骗,而是能够更关注咱们自己国家的高水平团队。

  记者:中芭发展存在什么困难?

  冯英:在经济方面,虽然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还是远远不够。为了经济效益,院团只能拼命的演出,没有时间和精力潜心进行创作。大家又要创收,又要创作,很矛盾。而且芭蕾是高消耗、高体能的艺术。我们一共六七十名演员,每年要承担一百三十多场演出,体力消耗很大。但收入整体不高,演员平均年薪7万多,首席年薪不过才二十万。现在全国活跃在舞台上的芭蕾舞演员,不过才三百来人,国家应该把他们养起来,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从事艺术,创作出更多精品来。

  特写

  从“白天鹅”

  到“掌门人”

  每当有人问冯英,为什么选择芭蕾作为终身职业,她总是很自豪地说:“老天爷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让我来跳舞的。芭蕾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童年时起,冯英就表现出对舞蹈的强烈热爱。还不太会说话,便已经喜欢站在镜子前手舞足蹈。4岁开始,她就跟着街道文艺宣传队到处演样板戏;在吉林读小学时,已是班上的文艺骨干,总能根据大家熟悉的革命歌曲编出优美的舞蹈动作。11岁时,北京舞蹈学校的老师到她所就读的学校招生,她瞒着父母参加了考试,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不顾父母的劝阻,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北京的列车,成为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也从此和芭蕾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这种需要踮起脚尖,接受“魔鬼训练”的舞蹈,更多的是枯燥和折磨。很多学生退却了,但冯英却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因为“我热爱舞蹈。”倔强的冯英刻苦而勤奋,除了正常训练,还额外增加训练量。高速旋转、大跨度腾空,每次都练到脚尖失去知觉。她还坚持每天练早功时连续做弹跳训练500次。14岁的一天,当她跳到第500次时,由于疲劳和用力过度,在双脚着地的一瞬间,腰椎严重受伤。仅仅躺了三天,她就又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但腰伤却也从此与她朝夕相伴。

  1979年,17岁的冯英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进入中国芭蕾舞团。一个新的“白天鹅”走上了芭蕾舞台,这也是冯英芭蕾生涯的第一个角色。1982年,冯英被派往法国巴黎歌剧院进修一年,得到了著名芭蕾大师、编导莫里斯·贝嘉、鲁道夫·纽瑞耶夫等名师的指点。回国后,她以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技艺,先后主演了《天鹅湖》、《希尔薇娅》、《吉赛尔》、《堂·吉珂德》、《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芭蕾舞剧《林黛玉》、《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等芭蕾精品。1986年,冯英和舞伴张卫强受邀参加在巴黎歌剧院举办的国际芭蕾舞比赛,标志着冯英进入世界级芭蕾明星的行列。

  28岁,冯英当了母亲。由于极其痴迷于舞台,生完孩子后不到半年,她就将体重从148斤减到98斤,重返舞台,跳起了停演十年后重新恢复的《红色娘子军》。但由于“琼花”的角色有着大量的踢腿等高难度动作,加重了她的腰伤,疼痛达到了难以忍受的境地。

  1996年,饱受伤痛折磨的冯英以一出贯穿她艺术始终的《天鹅湖》完成了个人舞台生涯的告别演出。离开深深眷恋的舞台,冯英充满了不舍;但转变为教育者的她,把学生们看成了自己艺术生命的延续。她带领中芭的年轻演员,屡次参加国际芭蕾舞大赛荣获金奖。2001年,冯英被聘为“芭蕾大师”,从此开始更全面的芭蕾艺术教育教学和剧目编排工作。

  2004年,冯英被任命为中芭副团长,2009年,上任团长。重担在肩,她的表情凝重:“每一个中芭人都有一个信念,自己是国家级院团的形象代言人。但是,未来的路会越走越难,因为观众的期望更高,对中芭的要求更高,再创新的难度也会不断加大,需要我们面对更多的难题和挑战。”

  手记

  追求完美

  艺无止境

  采访冯英,约在她新家小区的会所,这是一处黄金地段的高档社区。修长的身材,清瘦的面庞,优雅的举止,都使她显出卓尔不群的艺术气质。

  作为一位更擅长用“脚尖”和肢体表达内心情感的舞蹈艺术家,她似乎并不热衷于言谈,表情也总有几分凝重和严肃。然而,随着谈话的深入,她流露出更多的亲切委婉,言语中经常出现的口头禅“对吗?”、“是吗?”也显现出她内在的文化素养和个性:既表达自我,又尊重对方。

  “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挑战。”她坦言团长的职务对她而言有难度。“从艺术家到管理者,像是转了一个行业。原来做艺术,更多是去感受内心的东西;而作为团长,同时也是院团的形象代言人,必须要和别人打交道,争取外界的支持和理解,所以我也想办法把自己打开,去和别人沟通。”

  冯英真诚呼吁:“普通人也应该接受一些芭蕾的训练,因为它真的能够帮助人塑造优美典雅的形体和气质。在西方国家,很多胖胖的老太太都会报名芭蕾舞班,穿上练功衣,忘我地舞蹈;而对孩子而言,从小接受芭蕾训练,还有助于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芭蕾,真的是一门太美的艺术。”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