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版《胡桃夹子》:中国版的“童话庙会”(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1日17:04  新浪娱乐 官方微博
text1 导演现场指导
text2 该剧总编导、舞蹈编导赵明为观众们解读新版《胡桃夹子》的精彩看点
text3 国家大剧院举办名为“不一样的《胡桃夹子》”的艺术教育活动
text4 现场展示舞段

  新浪娱乐讯 2月24至26日,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最新版本的《胡桃夹子》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2月19日,国家大剧院举办名为“不一样的《胡桃夹子》”的艺术教育活动,特邀该剧总编导、舞蹈编导赵明为观众们解读新版《胡桃夹子》的精彩看点,带观众逛中国版的“童话庙会”。

  从“圣诞夜”到“除夕夜”

  首演于1892年的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古典芭蕾编导大师彼季帕和伊万诺夫的代表作,也是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三大经典芭蕾舞剧音乐之一,描绘了儿童视角中的独特天地。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童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这也是国外每一个芭蕾舞团每年圣诞节的必演剧目。

  中国版《胡桃夹子》对原剧的基本框架并没有改变,但非常注重中西合璧的探索。舞剧将原作中圣诞节的背景搬到了中国的除夕之夜,描写了一位西方友人到中国古董商的家里做客,并送给主人家的孩子圆圆一个“胡桃夹子”,由此引出一段梦境中的历险故事。

  去年圣诞档,中芭将该剧作为“贺岁芭蕾”推出,此次赶在元宵节后再度上演,也算是“应景”,从头至尾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国家大剧院还特别为此场演出亮了“绿灯”,允许身高在1.2米以下小朋友购票入场。

  中国元素随处可见

  由中国家芭蕾舞团创作排演的这一版《胡桃夹子》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版”,不仅将原作从西方的平安夜搬到了中国的除夕夜,同时仙鹤、青花瓷、风筝、鞭炮、陀螺、窗花、扇子、丝绸、冰糖葫芦、十二生肖等等最具中国特色的民俗元素也都被改编成了芭蕾舞段搬上了舞台,令观众仿佛走进了一个热闹又好玩的童话“庙会”中,在柴科夫斯基优美音乐的映衬下,展开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风情长卷。

  原作里的西方民居变成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京城庙会,家庭聚会的欧式客厅改到了北京的胡同人家,而对应春节这一节日,原剧中的鼠王也变成了民间传说中的“年”兽,孩子所见的糖果王国则变成了极具中国文化氛围的瓷器王国,男演员穿上了“老北京大褂”,女演员则穿上了“青花瓷连衣裙”。主人公圆圆在梦中更是变成了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的鹤仙女。

  该剧总编导、著名舞蹈编导赵明表示:“这个作品就是要给这部世界经典清楚地标上‘中国制造’的印记,让中国观众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去理解世界经典。舞剧的主角是一个孩子,孩子的幻想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只要剧情合理就没问题。”

  男舞者立足尖 妙趣横生

  新版《胡桃夹子》由知名舞蹈编导赵明担任总编导,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和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王媛媛担任编导,同时剧团大胆启用《芭蕾创意工作坊》中崭露头角的年轻编导王琪、王思正、张翼翔等青年演员担纲部分舞段编舞。

  在当天的活动中,编导兼演员王思正为现场的观众们展示了剧中颇具特色的一段“陀螺舞”,这一舞段的编舞也正是王思正本人。这段舞蹈最大的特色是让男演员穿上了足尖鞋,这在中国的芭蕾舞剧中还尚属首次。足尖旋转的动律刚好与陀螺转动时的形态相得益彰,营造出妙趣横生的舞台效果,令观众们看到了中西结合的崭新创意。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