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撒在儿的心上,满腹的话儿不知从何讲,含着眼泪叫亲娘,娘啊……”“韩英”唱完这句,两行清泪潸然而下,台下观众抽泣一片。这是3月8日、9日两晚于广州大剧院上演歌剧《洪湖赤卫队》时的一幕,“惹”哭广州观众的,是第三代“韩英”扮演者刘丹丽。“每次唱到生离死别这场戏时,抬头望见白发苍苍的老母,我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在演韩英了,而是跟韩英血肉相连、融为一体。哪怕是清唱,我也忍不住流泪。”接受记者采访时,刘丹丽感慨万分。
【转型】
从楚剧皇后,到歌剧英才
刘丹丽本是楚剧出身,曾携楚剧《恩情记》、《东方税官》参加全国现代戏汇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破例收其为关门弟子,她还在1997年一举揽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和文化部最高奖“文华奖”。
正当刘丹丽迎来楚剧事业的巅峰时,湖北省歌舞剧院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刘丹丽做出了让人诧异的决定———从原来楚剧团的主角,转行到歌剧院当起了“配角”。“小时候学过声乐,也参加过一些比赛,拿过奖项,对歌剧是一直都有兴趣的。但真正从楚剧转到歌剧,还是经历了一个白手起家的过程。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就是个新兵,什么都得从头学起。”说起那段经历,刘丹丽有些唏嘘。
进入湖北省歌舞剧院不久,恰逢剧院复排大型民族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刘丹丽被定为C角。当时由于时间紧,院里没有多余时间为她专门排练,刘丹丽只有每天默默在台下看A、B角排戏:“那时候,只要导演说戏,我就在旁边录音,一个字都不落地记下来;等大家散场后,我就一个人留在偌大的排练场,偷偷地彩排。我坚信,一旦等到登上舞台的那一刻,我就能放出光彩。”
机会终于在《洪湖赤卫队》进京前夕彩排的那一刻到来了———那天,中国歌剧泰斗金铁林等专家前来观看,当A、B角彩排完毕后,金铁林坚持还要看看C角的表演,让现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一直没参加过集体排练的C角,却将整场戏演绎得情深意切。演出结束,观看彩排的700多名观众站起来鼓掌。第二天,刘丹丽接到通知,她成为韩英的主演。
【创新】
从技术服人,到以情动人
刘丹丽自此带着《洪湖赤卫队》在全国20多个省市演出400余场,每次演出都是盛况空前。2005年,刘丹丽以歌剧再次荣获“梅花奖”。
此次,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刘丹丽,借着两会休息日前来广州巡演,依旧赢得喝彩声一片。表演中,刘丹丽大量使用自己独创的“刘氏”唱法———在演唱《没有眼泪,没有悲伤》起始句“月儿高高挂在天上,秋风阵阵湖水浩荡……”时,采用了轻吟与自言自语的语调,那轻柔的音色,让人感到韩英对家乡和战友的无限深情;而在《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中,“那天大雪纷纷下,我娘生我在船舱……”她适时地运用楚剧“悲迓腔”拖腔控制气息的唱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悲怆效果;在唱“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时,她将“放”字刻意延长,直到观众情绪全被带动起来……
虽然成绩斐然,但有王玉珍扮演的第一代和李祝华扮演的第二代“韩英”珠玉在前,刘丹丽仍旧备感压力:“我不希望模仿前辈们,对于韩英这个角色,我相信自己的感悟。”避开“高、大、全”和“纯技术型表演”,增加亲和力,让韩英更加有血有肉,是刘丹丽的目标。为此,她选择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融入更多英雄形象,比如江姐、刘胡兰等等;二是多使用肢体语言和情感互动,将观众的情绪最大地调动起来。“很多场戏,我都是流着泪唱完的,因为只有自己的情感上去了,才有可能让观众的情感上去。观众都是掏钱买票来的,我不能对不起他们,我必须用最最饱满的热情对待他们。”
羊城晚报记者 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