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小切口,是剧作最漂亮的笔墨。
写辛亥革命,他不写正面战场的冲突,却聚焦在三个有着生理缺陷的落选兵卒身上,以他们希望激发第一声枪响,来表达当时民众的爱国壮志。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旋律,但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轻松诙谐的表达,它使人对高不可攀的历史和英雄,获得了亲切的平视感。第二个故事,展现了西学东渐、师夷长技的广阔社会背景,但聚焦点却是一户普通家庭两兄弟的不同命运抉择。当胖弟弟终于独自躺在床上享受了表象的自由之后,叫一声“哥”,发现哥留学走了,不再在身边了,那样一种瞬时的落寞和感伤,异常抓人。
我更喜欢这前两个故事,至于笔墨最重的三国故事,觉得编剧稍显拖沓,母子情、爱情、养子情三个背景的刻画,虽有感染力,却禁不起推敲。不过,当三兄弟再此喊出“下辈子再做兄弟”的话时,我还是本能地流了泪。很是时候观看艺术作品就是这样,明知是假的,明知有刻意做作的成分,却甘愿与之共赴情感的刑场。作为一个商业戏剧,能做到这点,已经很不容易。
节奏的亮点很突出。前两个故事都是紧张过后,有一段非常充沛的喘息和抒情,比如三兄弟落选后,肩并肩走在落叶上,那个场面诗意而绵厚。中间几个历史片段,大胆简约下来,不仅是时间的要求,也是一部戏剧必要的章法。但却显得匆忙,仿佛感觉是特意为了凑全十八代(当然最后也没凑全)或是为了不要让每一世的历史间隔太长,而硬凑出的故事,尤其是三个人变成狗的那一节,实在有些哗众取宠,而且其中的一位还是由老尼姑来扮演的,毕竟是一位信仰的修行者,搞笑可以,夸张变形都可以,但艺术创作总要有一个起码的尊严的底线。我并不信仰佛教,但我看到尼姑的形象突然在上辈子变成了狗,满地乱爬,我会感到极其的不爽。男女的事情,好开玩笑,信仰的玩笑开不得。
这个剧里,孙博的表现让人觉得略有所失,与《我不是李白》和《遇见未来的自己》相比,不够松弛和精彩,但也展示了不俗的实力,尤其是开场时的状态,很给力。与其相比,郑磊要明显进步许多,从现场效果来看,台缘赚得更多。彭梓桁我是第一次关注他的戏,也是很有潜质的一位演员,不过总感觉有些幽默的表达并非出自骨子里,还需要进一步解放吧。
舞美中的大桃树,集结着五千年的各个朝代的浓缩,大气深邃,有厚重感。一地的金黄落叶,银杏树叶一般,有一种逝者如斯的落寞感。魏、蜀、吴三个字被单独打上追光的时候,那种震撼也很难忘,应当会成为一个灯光设计的经典。
焦航(北京大学学生)
打分:82
推荐理由:一次穿越五千年历史,在轻松中寻找深邃,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