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光头神探”形象走红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圈的麦嘉,最近“转行”演粤剧。去年,他在广州以喜剧手法重新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采用颠覆性创造,将悲剧变成喜剧《痴情英台戆山伯》,令人捧腹大笑,深获好评。
麦嘉接受本报越洋电话访问时,不改诙谐本色:“梁山伯根本是个傻佬,怎么可能同床共枕三年,都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人?所以这个戆居故事应该是个喜剧,当中那个傻佬就由我来演。”
他说,喜剧不是闹剧,闹剧卖的是“cheap laugh”(廉价的笑),观众看时哈哈笑,回家后即破口大骂。“但喜剧是合情理的慧黠和睿智,观众拍案叫绝之余,还会赞你、服你。”
《梁祝》故事家喻户晓,将经典改得荒腔走调、面目全非,不怕犯“忤逆”之名?麦嘉大笑说:“我告诉你,这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改的,那就是古董,改了它就不值钱,其他的,有何不可?”
是电子工程师 也是专业摄影师
麦嘉生于广东台山,在香港长大,后移民美国,入读纽约布碌仑理工大学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也是毕业自纽约摄影专科学院 (New York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的专业摄影师。
1970年代,麦嘉返港与吴耀汉、洪金宝、黄百鸣等人创办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拍摄《最佳拍档》《光头神探》《横财三千万》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开创香港喜剧电影新时代。
1991年,随着新艺城的解体,麦嘉淡出电影界,但近年他却因粤剧而再度活跃舞台,并为广大影迷献上他的创新之作——《痴情英台戆山伯》。
麦嘉是在三年前对粤剧产生兴趣,并拜马师曾学艺。之所以迷上粤剧,他说,是因为舞台表演必须直面观众,容不得半点虚假,比起可以靠剪接“遮丑”的电影更有挑战性。
他说:“拍电影太容易,眼泪可以是假的,声音可以是配的,功夫不行还可以找替身,可粤剧不能这样。首先你要有样子,以及一把很甜的声音,让观众听了喜欢。此外,你还得学会表演的技巧,出台时绝对不能出错,因为没有NG,没有take two。这难度太高了,我喜欢。”
嬉笑中满腹哲理的麦嘉说,人生最大乐趣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理由是:“追女仔多刺激,追到手后,就no fun(无趣)了对吧?”
年年29 岁数对他没有意义
问他到底几岁才开始学粤剧,他说不知道,因为他年年29。“有人29岁就死了,有人活到92岁都不死,所以岁数是没有意义的。要保持年轻活力,就要把岁数忘记。我也忘记心肝脾肺肾,有人问我有胃痛没有?我说,人有胃吗?既然没胃,何来胃痛?”
把自己的舞台演出形容为“外星人演粤剧”,麦嘉说:“一定要来看,因为很好看。我是最有资格讲这话的人,因为我以前从不看粤剧,也不喜欢粤剧,对它的评价只有一个字——闷,所以它既然过得了我这关,就一定会好看。”
与著名粤剧花旦曾慧搭档
《痴情英台戆山伯》由麦嘉搭档著名粤剧花旦、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曾慧,以及广州红豆粤剧团、广东八和曾慧粤剧团众演员联合演出,创作班底除了麦嘉,还有中国国家一级编剧梁郁南,以及香港著名作家和写词人郑国江,全剧精心结合粤剧、舞台剧、电影、歌舞等艺术元素。
演出由新明星粤剧中心举办,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协办,将在今晚晚上7时,在牛车水人民剧场举行。明晚(27日)同样时间,则推出《春满梨园繁花妍:新中港澳名伶闺秀粤剧晚会》,演出六个折子戏及粤曲合唱,由欧凯明、麦嘉、曾慧、凌东明联同海内外新星联合演出,计有《新霸王别姬》(马亦龙、黄唯肖),《侠侣》(司马祥、陈翠娥),《狮吼记》(欧凯明、郭小玉),《对花鞋》(陈镇江、黄铃贻),《铁掌拒柔情》(欧凯明、廖安丽),《驸马出嫁》(麦嘉、曾丽),以及合唱《南唐残梦》与《月夜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