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易芝娜
近日,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简爱 》登上首都剧场 的舞台,女主角简爱扮演者袁泉 成为瞩目的焦点,这也是袁泉当妈妈之后首次复演。演出期间,恰逢袁泉与夏雨的宝贝女儿“夏哈哈”一周岁生日,当那天演出结束时,现场响起夏哈哈牙牙学语的“妈妈”叫声,袁泉不禁感动落泪。接受采访时,袁泉虽然母爱泛滥,但仍坚称“当妈妈不意味着放弃自我”,并表示“希望当女儿能看懂话剧时,我还在舞台上”。
演简爱,感觉“天都亮了”
《简爱》自2009年6月首演以来,已先后热演三轮,袁泉携手王洛勇主演过第一轮,后来因怀孕错过了第二三轮演出。而今年3月30日至4月3日首次在首都剧场演出的《简爱》,由产后复出的袁泉再次担纲主演,她的表现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羊城晚报:你说简爱这个角色就是为你准备的,为什么?
袁泉:第一次读《简爱》,是我13岁的时候,还在戏校里念书。我看过三四个不同的翻译版本,而这本小说我加起来可能读过几百遍,而且每个阶段读起来都有不同的兴趣点。读大学时,舞美系的同学找我做模特,给我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欧式造型,爸爸看到竟然说:这不就是简爱吗?!所以当我接到《简爱》舞台剧的邀约,我觉得天都亮了!
羊城晚报:这次演出跟第一轮有什么不一样?
袁泉:第一轮演出的时候,我就是百分之百地投入,因为真的太热爱这个角色了。现在来演,我会觉得有压力,因为大家都在期待看到我当妈妈后重返工作的状态。不过,表演却更从容了,因为当初沸腾的温度已经降下来了,我可以 更客观地看待这个角色。只是产后重新上台确实有些不适应,好久没有那么大声地说话了,加上舞台灯光过于明亮,一场演下来,我有时会感到有些头晕,眼睛都睁不开。
羊城晚报:为什么选择话剧这样高难度的演出作为复出的第一步?
袁泉:首轮演出时刚好有了宝宝,我第一个念头就是:《简爱》怎么办?生产之后,宝宝太小,我也不可能放下她在家,自己出来工作。其间我还因为甲状腺囊肿做了个小手术,一再推迟了复出时间。算起来,我已经离开话剧舞台两年了,真的非常想念。我总觉得,在舞台上最有安全感。演出的时候,我每天都很兴奋,总期待着下一场会演得更好。
做妈妈,不想要求“最完美”
女儿“夏哈哈”已经整整一周岁了,而当了妈妈之后的袁泉在形体上变化并不大,她甚至比生孩子之前更瘦,只是脸上洋溢着母爱的光辉,显得更加动人。
羊城晚报:做了妈妈后,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
袁泉:孩子让我回归最真实的生活。这两年随着她的作息时间,我也重新调整了自己的生物钟。这对于现在这种高强度的舞台剧排练来说是很重要的。我原本希望生孩子能让自己变胖一点,但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
羊城晚报:你没想过为家庭放弃工作?
袁泉:没有。做妈妈不意味着要放弃自我。如果找不到自己,就一定不会是好妈妈。我希望能给宝宝做榜样,让她将来以妈妈为荣。
羊城晚报:现在你怎样保持自己这种舞台状态?
袁泉:话剧演出对演员状态要求很高,为了保持最佳状态 ,演出当天我基本上一整天只吃一口干粮,因为吃多了身体会很沉,甚至会在台上打嗝。但排练强度很大,每天早、午、晚三段排练时间加起来超过十小时,为了尽快恢复体能,我一直坚持锻炼,比如扎马步,30秒一组,每天3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训练大腿的肌肉,同时加强全身血液循环。因为剧情里我还要弹钢琴,所以这两年里我时不时都会练一下《简爱》中的钢琴曲,现在女儿哈哈一听到《简爱》就能睡着(笑)。
羊城晚报:你对哈哈有什么样的期待?
袁泉:怀孕时,有个朋友写了一首歌送给我和孩子,我看到歌词就哭了。我知道自己一定是个操心的妈妈,不会特别洒脱,所以也曾经思考过:我是不是真的要生一个小宝宝?最后她来了,我也欣然接受———全身毛孔都张开那种热烈欢迎 。我不要求自己当一个完美妈妈,也不妄想孩子是一个完美宝宝。我会在心理上给自己和孩子留下足够的空间,不会要求宝宝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要求所有小孩都一样呢?为什么一定要小孩子合群呢?我自己就不是一个合群的人。心理上的健康,并不是大家统一规划的那些“123”,我不会拿模式化的东西来塑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