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汶 曾被傅雷赞誉为“文坛最美收获之一”的张爱玲中篇小说《金锁记》,被著名作家王安忆、香港导演许鞍华、个性演员焦媛联手搬上舞台后,创造了全国4地连演10场的轰动效应。时隔两年,这部作品将于4月15日至16日在艺海剧院亮相。
王安忆:其实我不是张迷
《金锁记》是王安忆改编的首个舞台剧剧本,最初曾由著名导演黄蜀芹操刀,并于2004年在上海话剧中心首演,两年前则被香港焦媛实验剧团与导演许鞍华再度演绎。
谈到内地版和港版的区别,王安忆含蓄表示:“或许是香港人更加热爱张爱玲,港版的《金锁记》排得水到渠成,演员们都很容易领会张爱玲。而当初内地排练时,我会被三天两头拉到剧组,向演员介绍张爱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小说到底要表现什么,好像我是个张爱玲的专家,但其实我不是张迷。”
许鞍华:戏剧版更有感觉
曾拍摄过电影《倾城之恋》及《半生缘》的许鞍华,被认为是最能读懂张爱玲的女导演,《金锁记》是她执导了30年电影后的首部舞台作品。许鞍华笑说:“选《金锁记》因为那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小说。至于将它搬上舞台而不是银幕,是因为我觉得戏剧更适合表现张爱玲的作品。”
港版的《金锁记》布景非常简单,许鞍华直言,这是有意为之,“我不想刻意营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布景,观众主要还是看演员,布景简单留给观众的幻想空间也更大。”
焦媛:为找感觉而裹脚
看过话剧《金锁记》的人都惊讶于焦媛在剧中的极致表现,她将“曹七巧”由爱生怨、由怨到恨,最终压抑扭曲到变态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金锁记》中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第二幕中,疯狂报复家人的七巧居然在女儿已上学后还要逼迫她裹脚,而为让演员“感同身受”,许鞍华不惜让焦媛也裹脚,这令她痛得眼泪直流。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疯狂的第二幕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难怪王安忆看后亦赞许:“焦媛把每一场戏都处理得十分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