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王蓉蓉将把张君秋先生代表作《春秋配》的改编版本《姜秋莲》搬上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该剧沉寂多年,经张派弟子蔡英莲改编、恢复之后才又一次与观众见面。
重拾经典 瘦身上演
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先生逝世至今已经14年,为了缅怀张先生,他的弟子、学生蔡英莲与张派当红名角王蓉蓉联手将张先生上世纪60年代的代表作《春秋配》重新整理改编,打造出故事更加简洁清晰的剧目《姜秋莲》。
《姜秋莲》讲述了姜秋莲和李春发曲折的爱情故事。少女姜秋莲受其继母贾氏虐待,与乳娘上山捡柴,有幸碰到了好心的李春发。李春发见其可怜,赠其银两,让其回家。但回家后,贾氏不但抢走了李春发赠予的银两,还诬陷他们私通奸情,将李春发告上县衙。最终在姜秋莲出堂作证后,李春发沉冤得雪。自此,也促成了李春发和姜秋莲的美好姻缘。
1981年,张先生年近六旬时,曾恢复演出了《春秋配》中“捡柴、回柴”二折,并留下了宝贵的音像资料,但《春秋配》全本已失传。为了重拾张派经典剧作,今年春节,蔡英莲等人曾整理排演了一版16场戏的《姜秋莲》,并在迁安剧院首演。随后,主创们又精炼剧本,最终定下现在9场戏的版本。
简了故事 添了唱腔
编剧蔡英莲介绍,张先生的原剧有40场戏,故事繁冗复杂,结构支线太多,情节松散,有很多案中案,甚至还有姜秋莲的妹妹张秋鸾跳井等情节,而结局也是姐妹两人共同嫁给了李春发,“故事有点像电视剧,两个小时内根本讲不清楚故事。”经过反复商量,最终确定以姜秋莲与李春发的爱情戏为主线、何德福招安集架山义士为辅线,将张秋鸾等与主线无关的人物、情节去掉,确定为现在的“私访”、“劝兄”、“捡柴”、“逃家”、“砸涧”、“诬陷”、“暗查”、“庵会”、“鸣冤”九场戏。现在剧本精炼、人物个性突出。
一个戏的成功唱腔是命脉,蔡英莲凭她丰富的青衣基础和参与张派四十多出作品音配像的经验,依照当年张先生亲授于她的唱腔的精髓与诀窍,根据张派过门设计的要点,开始写新词、谱新曲,创编了“高拨子、二黄原板、二六流水、垛字快板、四平调”等新腔,同时还有剧中李春发小生的抒情性“流水”、乳娘老旦的“汉调”,使此戏剧本完整,唱腔流派纷呈,行当整齐。
主角王蓉蓉接过唱腔后仔细研新腔、背新词、刻苦用功,苦练水袖与砸涧的表演动作。王蓉蓉有30年丰富的舞台经验,演唱功力深厚、游刃有余,嗓音甜润不减当年,张腔的劲头与风格把握得十分到位,成为弘扬张派的新范本。此戏同时也是京剧研究生班包飞、高彤、翟墨强强联合的代表作。
晨报记者 解辰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