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谢正宜 报道
“2011东方名家名剧月”将在5月起隆重献演。在总计14台26场精选剧目中,总政话剧团的三台话剧 《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生命档案》和《黄土谣》将集中亮相。其中,无数次在央视春晚上表演小品的郭达,将在《生命档案》中扮演一个替父正名的陕北农民:“其实就是我真实生活的写照,我也是烈士的后代,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父亲。 ”
该剧将于6月4日至5日上演于东方艺术中心。
“谷子地”:从未叫过爸爸
《生命档案》讲述的是解放军档案馆馆员刘义权38年来收集重要军事档案的感人故事,剧中郭达扮演了话剧版的“谷子地”,终身为替自己的烈士父亲正名而奔波。颇有喜感的他如何塑造现实主义话剧中的人物形象呢?郭达表示,亲身经历让自己对这出戏特别感同身受:“我特别想了解我的父亲,前几年我听说找到我父亲的档案了,就让我姐姐去复印,但是工作人员不给复印。几经周折,才终于看到了这些档案,父亲的形象渐渐完整起来,他做过什么,立了什么功,甚至犯过什么错……以前爸爸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称谓,但看了这些,我这个从未叫过爸爸的人才能感受爸爸这个词对我而言的意义。 ”
郭达是在父亲去世后的28天出生的,母亲28岁开始守寡,到现在86岁,整整58年,她一直保存着郭达父亲的烈士证。有一次郭达提出要收藏这本烈士证,母亲交给了他说:“快把这个东西拿走,它害了我一辈子。 ”正是这句话给郭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才有了《生命档案》中的种种细节,“每逢深夜自己一个人过戏时,我总是泪流满面。这个戏太让我动情了。 ”
离不开话剧 很喜欢小品
郭达对上海有着特别的感情:他上世纪70年代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我是从上海走上舞台的。从美丽园到外滩,当时路上的每个小店我都能背出来,现在变化已经很大了,不认识了。 ”虽然大部分观众是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小品认识郭达,但他的本职工作是一位话剧演员,他演过30部话剧、70多部电视剧、10多部电影,当然最多的还是小品,有160个,其中20次走上了春晚的舞台。
郭达说,虽然相对话剧,小品很通俗,但其实表演难度很高:“那么小的舞台,那么短的时间,你必须在10分钟之内把观众逗乐,这就对演员的台词,表演和剧本本身提出很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