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剧程派代表人物李佩红:好演员最怕的是重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6日14:55  中国新闻网
京剧程派代表人物李佩红 京剧程派代表人物李佩红

  李佩红,当前京剧程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不久前带着程派经典《锁麟囊》献艺北京,获得梨园内外的称赞。

  翁偶虹创作的这部《锁麟囊》,一改程砚秋在人们心中“只演悲剧”的印象。此戏1940年首次登上上海黄金戏院时,就创下连演近40场的纪录。遗憾的是,此戏曾一度不得不停演,令程砚秋抱憾。如今,这部戏经过程派几代传人的承袭与传播,已成为深受新老戏迷喜爱的经典剧目。

  此番亦不是李佩红首次演出《锁麟囊》。较之几年前,李佩红对薛湘灵的塑造更加细腻丰富,其以字行腔的唱功和水袖功也日渐圆熟。殊不知,李佩红并非业攻“青衣”。当初她是以刀马旦行在戏曲界崭露头角。从刀马旦“转行”程派,这可能注定了她对程派的继承与发扬会与众不同。李佩红对艺术的探求和勇气,执着与梦想,以及她的成功和经验,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创新——

  “好演员最怕重复”

  记者:你很强调让经典老戏打动现代观众。具体来说,你怎么做到这点?

  李佩红:要有创新。如果只是在唱“音符”,只是在走程式,那么你永远打动不了观众。你得用心、用情,才能让观众回味。比如《锁麟囊》里薛湘灵换珠衫那场,演员这时在舞台上怎么走?如何表现人物的贵傲之气?我认为,这需要演员的激情,更需要运用多年所学的程派特点,用自己的气息建起一个强大的气场,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走近这个人物。

  记者:说到“新”,有些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容易“多人一面”——演自己。你怎么避免这个问题?

  李佩红:好演员最怕的是重复。我体会了许多角色,比如传统戏《文姬归汉》中的蔡文姬、《锁麟囊》中的薛湘灵、《春闺梦》中的张氏、《武家坡》中的王宝钏,她们每个人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特点都不同。程派在塑造人物上,有自己程式化的表现手法,比如指法、唱腔,但真正运用到人物身上,就得靠演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精雕细琢。

  记者:到目前为止,你最大胆的创新,是用程派的唱腔表演梅派的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李佩红:一开始,压力确实很大,大家觉得程派不适合塑造穆桂英这种武将的形象。而且这是梅派经典,程派怎么能“动”它?但是作为有抱负的演员,不能怕压力。

  梅葆玖老师很大度,他说:“你在做一件推动京剧发展的好事情,没有错。不要力求完美,做了就是成功。”这个戏首演那天,李世济老师特意从北京赶到上海给我“把场子”,两位前辈的支持让我很感动。

  大家看完这个戏以后,评价还比较好。首先剧本跟50年前有很大不同,毕竟现代人的欣赏眼光发生了改变,此外结构更紧凑——你要改这出戏,不可以盲目地改,一定要旧中有新,新中有旧,否则就失去了创作的意义。

  记者:用程派来改梅派的经典戏,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的是实力。刀马旦的功底,对你学习程派艺术来说,是否是一种优势?

  李佩红:我的刀马旦表演曾在全国京剧大赛获得过冠军,那次比赛全部评委都给我打了满分。我下决心要学程派时,一直对自己说,要学就一定要学精——我的“武”达到了一定水准,我学“程”一定也要达到相当的水平。我对程派的喜爱,从小时候一入戏校就开始了——我的开蒙戏是《六号门》,教我唱腔的是程派的林玉梅老师。后来老师说,你先把“武”的唱好了,再学别的都不慌。但我内心急,急着学程派。

  引领我正式走进程门的老师是王吟秋先生。他在1991年看电视全国大赛时注意到我,认为我是一个“角坯子”。后来见到王老师时,他说,“我看到你的武功非常好——想学好我师傅(指程砚秋)的戏,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难承担起来。”师承太重要了,跟王吟秋老师学戏这10年,我打牢了程派基础。再加上我前期有关肃霜老师教的武戏基础,又有李金鸿、刘秀荣、李世济等这么多专家的指点,我很幸运。

  记者: 这次尝试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对大师的别样致敬?尊重前人的创作,要有自己的体会和创造。

  李佩红:可以这么说。一出好戏,不一定只能由一个流派演绎。梅兰芳先生这出戏,是从豫剧化用过来的;《玉堂春》,梅尚程荀都唱了,对不对?

  和创作一出新戏相比,改编一个已是经典的剧目容易“费力不讨好”。我坚持这么做的原因,是想给程派留下一个带有创意的剧目。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作为程派第三代传人,排这个戏时我首先虚心向梅派学习,然后扎扎实实地把程派艺术展示在这个戏里。所以,对梅兰芳先生留下的精华部分,我一个字都不动,但我的表演和声腔是程派的,比如我用程派水袖表现梅派《穆桂英》的武场。一个好演员,最需要的是在继承中创新。

  守成——

  “有责任整合重排保留剧目”

  记者:你排演新戏,是为了给程派多创作一个好剧目。那么,你如何对待历史上程派的保留剧目?

  李佩红:作为我们这一代演员,说老实话,真的很有责任重新整合传统剧目,并且重排这些剧目!我们从小到大,经过这么多好老师的扶持,自己也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这个年纪正是做这件事的时候!但是演员又是比较被动的,我们需要剧团以及方方面面的大环境的支持。

  记者:现在,戏曲界出现很多新创剧目,但我们是不是更需要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整理和复排?

  李佩红:整合复排过去的剧目,是一个很大的工程。程派的《文姬归汉》已经20多年没人演了,这个戏难度非常大,需要演员的阅历和功力,我已经复排重演了。此外,《锁麟囊》、《春闺梦》、《玉堂春》、《三娘教子》、《红鬃烈马》、《荒山泪》这十几部程派保留剧目,我已经一一整理复排,并在各地争取比较多的演出场次。像《锁麟囊》还拍成了4集电视剧,《春闺梦》我和导演郭宝昌合作,将其拍成了电影。这样做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广京剧艺术。

  除了复排传统剧目,还有一点,就是要让京剧真正地走进校园。大学生们都知道京剧是国粹,但怎么看懂它,怎么欣赏各个流派的不同,这是个课题。这几年,我走进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北大等演出,我边演边讲,年轻人愿意听,愿意学。此外,我在各地演出,都要求剧场给我们的念白和唱词打上字幕,否则不能怪观众“抽签”(中场离开)。

  20年前的全国刀马旦第一名,如今的程派大青衣,情寄京剧三十载,李佩红在从艺之路上勤力付出,心无旁骛。在这个讲求“速成”,心浮气躁,依靠各种噱头成“名”成“家”的当下,李佩红“自己成全着自己”,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她的生活里似乎就是演戏、学戏、排戏、琢磨戏,不存在“是否动摇”的问题。她对心爱的京剧,始终坚持着追求与梦想,守成与创新。

  本报记者 徐馨 任姗姗

(责编: pp)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