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周云
随着改编音乐剧《I Love You》、《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合作音乐剧《诽闻绯闻》,原创音乐剧《马路天使》、《蝶》,乃至《妈妈咪呀!》中文版等的问世,乍看之下,国内音乐剧市场似乎正“如火如荼”。
然而早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音乐剧进入中国市场后,前景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光明:一方面,数台音乐剧因为找不到演员无疾而终,另一方面,话剧演员、流行歌手却纷纷在音乐剧中挑起大梁。 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国内就没有音乐剧职业演员了吗?
现状:
急缺音乐剧职业演员
作为一名流行歌手,张学友在音乐剧《雪狼湖》中的表现令人难忘;作为一名话剧演员,《妈妈咪呀!》中文版的主演田水的表现也令人称赞。然而在国内音乐剧中扮演主角的很少有科班出身的音乐剧职业演员。
之前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在全国招募演员时就曾遇到了找不到职业演员的问题。来自话剧界、影视界或歌坛的演员,有的唱功了得,表演欠缺;有的则是表演到位,声乐不行。即便是科班毕业的学生功底不错,能力相对全面,但缺乏经验依然使得他们难以达到音乐剧用人的标准。
谈及音乐剧职业演员的标准,话剧演员、《妈妈咪呀!》中文版主演田水说:“话剧虽然和音乐剧在表现形式上有相似的地方,但归根结底还是不同的。演员在音乐方面要有一定的基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唱歌,而必须对音乐有所理解,掌握如何通过歌声来表达感情。此外还要有体力上的准备,要将音乐、舞蹈、戏剧以及体力综合协调才行。”
原因:
无戏可演 人才流失
事实上,国内不乏音乐剧专业出身的演员。自2002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音乐剧系以来,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类专业学校都设立了音乐剧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即将毕业的音乐剧专业应届生就有300多名,再加上此前毕业的历届生,专业音乐剧人才已超过千人。
但是不少音乐剧表演系科班出身的演员在院校里完成“歌舞演三项基本功”统一发展的专业培训,毕业后却面临“就业难”的困扰。就记者了解,音乐剧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很少能够继续坚持从事音乐剧表演,有些当了演员、演出经纪人,有些则干脆转行从事与音乐表演完全无关的职业,而那些少数仍坚持从事音乐剧表演的学生则都成了“漂流一族”在上海、北京的各个剧组之间游走。在一大批专业学生转行的同时,还有一批人才转而奔赴国外参加培训表演。比如不少优秀的中国音乐剧演员转而投奔日本四季剧团等国外知名音乐剧机构,寻求发展。
去年毕业于上戏音乐剧系的郭美孜说,她的同学中其实有不少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但目前只有她在坚持音乐剧演出,其他人都已经和音乐剧渐行渐远。“无戏可演”,这四个字可以简单概括音乐剧学生的就业现状。由于国内音乐剧市场的不成熟以及产业的未成形,尽管不断有新的音乐剧推出,优秀音乐剧的数量还是少之又少。
尝试:
院团利用资源 储备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从前年起,就开始尝试一些小型的音乐剧,比如原创音乐剧《马路天使》,和芬兰合作的音乐剧《诽闻绯闻》,以及改编自国外音乐剧的《I love you》等。近年来已开始招收一部分音乐剧表演专业毕业生,吸纳为中心签约演员。
田水在参演《妈妈咪呀!》中文版的同时表示,参演其实也是来取经的,想要学习一些音乐剧表演、制作方面的经验。田水说:“虽然目前国内音乐剧刚刚起步,但我们十分重视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以及职业音乐剧演员的培养。我们也有意识地招募了一些发展全面的年轻人,在培养他们的同时做人才储备。”
除了院团,全国各艺术类院校也已开始积极投身音乐剧演员职业化的培养。上音音乐剧系主任金复载去年成立了国内首个专业音乐剧剧团——高瞻音乐剧剧团。剧团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上音毕业的音乐剧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他们曾于2010年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演音乐剧《箱子里的人》,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实,纵然有业可就,音乐剧演员依然面临着另一个“梦想照进现实”后的实际问题:由于音乐剧市场尚未达到稳步发展的境地,音乐剧演员的经济基础自然不能得到稳定的保障。音乐剧演员冒海飞透露,像他这样已有了演出合约的演员也不得不向女友许诺,在200场演出结束后如无续约,还是回南京找份稳定的工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演出机会,使科班出身的中国音乐剧演员在出路问题上十分迷茫。
(责编: 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