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半糖》贴近生活易受年轻观众认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1日21:59  新浪娱乐

  为文艺作品起名是件颇有学问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名字就可窥视出一部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大致情节与整体意境。李伯男的这部话剧《半糖》也没能例外。

  在各种“主义”之中,“半糖主义”的出身应该是最不正统的。据相关资料介绍,“半糖主义”源自台湾某组合的同名歌曲,核心内容便是在生活中不回避烦恼与苦难,并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另外,它也指一种夫妻为保持爱情的新鲜感而实行的定时分居的婚姻方式。由此,这部话剧便不太可能拥有如梦似诗的美感,能具有的就只会是真实生活的一张张截图与年轻艺术工作者最青春的出场。

  一种当代艺术形式的特点通常总是更多地取决于艺术工作者对待材料的态度,而不是取决于他所处理的特定主题,在于其对叙事形式的领会和如何从人类行为学的观点来加以解读。在这部高度实验性的话剧作品中,能够看到真实贴切的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以此种方式叙述出来是件令人快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艺术性较强的话剧作品能够得到更多普罗大众,特别是80后、90后年轻受众群体的认可,话剧创作者把严肃的和可笑的事件混合在了一起。这种做法不但使观众愉悦地注意到了主角觉悟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将这种觉悟有效地传递到观众自身的认知中,从而达到个人作品最大程度上的社会化。

  剧作最突出的亮点便是开头恶俗娱乐节目与怀旧浪漫音乐(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片尾曲)相结合以及后半段火车上纠结事件与开头那首怀旧浪漫音乐相结合的表述方式。娱乐节目中处于恋爱初期阶段的男女并没有获得或认识到爱情的本体,彼此都还处于非理性的狂热阶段,这时候背景音乐的曼妙浪漫与之形成呼应;当后半段男女主人翁历尽诸多繁杂事件而开始渐悟的时候,再次响起的开头那段背景音乐便已然褪去了曼妙浪漫,更增添了历尽劫难的沧桑之感。德国表象主义的激情、存在主义的焦虑被话剧作者巧妙地融入到了作品之中。试图通过颠覆传统文化发现真正爱情现实的达达主义和以中国咏春拳寓意爱情思维与生活方式的象征主义在作品中也多有体现。

  只有尝过痛苦和伤心,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作为庶民的我们,其实对幸福是没有太多奢求的,因此一个美好却虚幻的幸福定义是可笑的。每个人的幸福感觉都不一样。爱情同样如此。

  在急剧变迁的时代里,坚强地守护着一份爱情变得艰难异常。所以,我们需要适当地浪费一些。太多和太少都不是件好事——前者让人痛哭,后者令人痛苦。

  坦率地讲,这部《半糖》远远算不上经典之作,甚至其间的距离还很远。但值得庆幸的是,它并没有浪费我第一次观看话剧的体验。丝毫没有。

  评分:88

  文:持刀剑客

(责编: 葱尾)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