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秋月(微博):北京京剧院(微博),国家一级演员。工花旦,宗荀派、筱派。拜著名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为师。并深得崔荣英、陈永玲、赵燕侠、吴素秋、黄少华、刘长瑜等荀派、筱派名家亲传。
第四届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流派传承班传承人:荀派艺术研究会会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九三学社社员;第五届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花旦组金奖榜首;“华鼎奖”中国戏剧最佳表现女演员;第五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金奖;并获“世界华人之星”称号;第二十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拨通京剧演员常秋月电话的时候,她正在排练《坐楼杀惜》,这是一出唱、念、做并重的戏,是花旦行当常演的剧目,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廿一回“宋江怒杀阎婆惜”。我曾在民族宫大剧院的舞台上看过常秋月主演的这出戏,她将一个浮浪轻薄又泼辣无情的女子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逼真。她富有感染力的舞台表现,扎实的“跷功”,甜美的嗓音、俊俏的扮相得到前辈艺术家和京剧爱好者们的肯定和认可。年轻的她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在今年的“魅力春天擂台赛”中,常秋月以一部《勘玉钏》折桂旦角冠军,与此同时,摘得“白玉兰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两项殊荣。
采访约在中粮广场的咖啡馆。
七月的北京,小暑节气过后,天气闷热潮湿,暮色四合的长安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行色匆匆的行人。常秋月和我坐在落地的玻璃窗前。这是我们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熟知常秋月的舞台形象,扮相甜美妩媚,表演传神入微。曾陆续观看过她饰演的《红娘》、《战宛城》、《红楼二尤》、《金玉奴》等不少剧目。平日舞台上浓墨重彩的荀派花旦,生活中却是素面天然——常秋月梳着高高的马尾辫,身穿蓝色的蕾丝绣衫,雪白的七分裤,透明的鞋面上有淡粉色的花朵。
“送给你……”她双手递过一只蓝色的绒毛玩具小狗:“你比我小吧,喜欢吗?”她的爽朗让我惊喜而意外。
说生活里的自己
记者:你那么乐观开朗,“秋月”这个名字的意象使人联想到“广寒宫”,有些沉静忧伤的意味。
常秋月:我爸爸不喜欢“秋月”这个名字,原本想给我取名“常爽”,我觉得太傻了。 我农历八月十一生人,距离中秋节很近,所以叫“秋月”,很多人都以为是艺名,实际上户口簿就这么写的。
记者:你在舞台上塑造的荀派、筱派角色,都是活泼、多情的少女,是不是生活中也多少受到同化?一些戏曲演员都说学戏如何苦,待遇如何低,竞争如何激烈,你不觉得吗?
常秋月:辛苦总是有的,每个人要是抱怨都有苦,我觉得还是应该阳光一点嘛!你看我这颗门牙,小时候学习练“虎跳”摔掉一半,疼得我直哭,我爸爸是特别在意我一个女孩子的相貌的,这是“破相”了(笑)。后来我在老舍茶馆演出,有一对老夫妇总来看我的戏,有一天那个老先生对我说:“你把牙修补好了吧,要不唱戏漏风。”还给我留了电话,说免费帮我补牙,我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牙科医生。我觉得不好意思占人家便宜,免费的事儿我没想去。老先生一再劝我说:“你得补,我像绣花似的给你补好了。”你看,补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吧。
我们工资是不多,可是有时候外地邀请你演出,待遇还是可以的。竞争嘛,都说演艺界是名利圈,这个,站在外面,不和别人计较就是了。
记者:你早在2005年的全国青年京剧大赛上就获得花旦组金奖,青春得意,北京京剧院的当家花旦。没有过挫折吧?
常秋月:挫折,有过啊。2004年,有11个月,没有安排我演出,只有60%的工资,我就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门口开了个时尚服装店。我问爸爸妈妈借了两万元钱,从前我到上海演出时看见那里的绣花的中式小棉袄什么的,可好看了,北京没有,我从上海进货,卖得可好啦,大约每个月收入1万元呢!在这一年里,我考上了研究生,后来一切都顺利了。
记者:呵呵,我觉得你说话时神态表情特别像你的老师孙毓敏。
常秋月:我和孙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比和我妈妈在一起还多,你看:七年戏校,三年大专,三年研究生,孙老师一直带我,肯定像啦。
谈舞台上的角色
记者:你在艺术上宗荀派,也宗陈永玲老师的筱(翠花)派,是吧?筱(翠花)派塑造的女性,是有些轻飘,甚至带有风尘气的,你适应吗?
常秋月:刚开始,有一点儿不适应。你看“青春整二八,生长在贫家。绿窗春寂静,空付貌如花”(她口里念着,左手呈兰花指,比划着轻指脸颊,正是一个天真无邪,青春烂漫的花季少女),观众看到这里,会心地拍手,这时候我就体会到荀派花旦的舞台表现力、感染力、亲和力。
筱派,可真是一般人学不来的,陈永玲老师一个大男人,手一撩,眼角眉梢的情态,就是在拨弄柳条,而我一比划,怎么看怎么是拨拉门框。(她说着,右手抚柳穿花般在我面前划过,一脸神气两眼灵,就是眼前秋月的样子吧。)
记者:我看过你在《武则天》里扮演的上官婉儿,看过你演出的整部《红娘》,每一场都换一身光彩照人的衣裳,还看过你在《下鲁城》里扮演的女子馨儿弹古琴。那古琴弹得真好。琴棋书画作为古典传统文化,是触类旁通的,你都接触一些吧?
常秋月:那古琴可不是我弹的。我学过古筝。最近和一位书法家学习书法,和一位画家请教绘画,在《勘玉钏》里我现场用毛笔写一首诗,在《霍小玉》里我画一幅竹子。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才情和高洁,效果特别好。你看,这首诗(她说着拿出手机里保存的照片给我看)就这20个字,我好好练呢。那幅竹子,过几天我还要去请教一下画家构图,我觉得在舞台上构图不是特别理想。你也喜欢画画吗?要不和我一起去?呵呵。
记者:呵呵,我看看舞台上的你水墨丹青,很享受了……
常秋月:你学古典文学的,给我写首小诗,赶明儿我谱曲,唱了录音给你,或者用在我的戏里。你最好给我写首“白牡丹”。
本报记者 孙小楠
(责编: 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