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 耗资2亿多元,正在大理上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希夷之大理》再将陈凯歌(微博)推上风口浪尖。因舞台覆盖大理某水库而被指其“破坏环境”的声音骤起。
《希夷之大理》由陈凯歌执导,日本音乐大师久石让创作音乐,整个实景剧以苍山为背景,舞台利用了大理古城东北角220亩北门水库,剧场面积达13万平方米,使用钢材超过1800吨,宽235米、高30米的全钢结构彩虹桥飞跨舞台,可在高空展示壮观的雾森水幕成像系统。
大理有关方面对这一演出似乎也寄予厚望。水务局副局长杨艺芳介绍,拥有50年历史的北门水库年久失修但尚未废弃,还负责周围几个村庄农田的灌溉。剧场修成后,既可保证演出用水,也可保证村民灌溉,投资方已经全部“买单”,无需村民承担任何费用。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对《希夷之大理》提出质疑:水库灌溉功能受影响是其一,声光电系统的影响是其二,花巨资打造所谓“名片”值不值是其三。综合看来,都希望“这类演出不要伤害大理的古朴与宁静”。
大型实景演出已经不是头一回遭受环保质疑了。张艺谋《印象·刘三姐》成功以来,“印象某某”愈演愈烈,目前除《印象·丽江》、《印象·西湖》之外,还有《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也呼之欲出。此前,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就被台湾学生批评“可能会给环湖生态系统带来破坏”;《印象·西湖》更因其工程违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招来严厉指责;《印象·丽江》彩排时也遭到当地文化名人宣科的炮轰——声污染破坏环境,舞台也损害了丽江自然景观。他直言不讳地称,“印象”满天飞,既显示张艺谋的浮躁,也显示了地方政府的浮躁,后者是借名人效应为自己扬名,但很可能劳民伤财,破坏当地原生态景观。
如今《希夷之大理》对环境危害虽尚未显现,但社会生态失调已是事实。演出场地附近的村民杨国定就表示,周围700多亩地靠北门水库灌溉,剧院修成之后,村民灌溉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不能随便放水了,要先保证演出。只有水库换水的时候才放水,其他时候我们只能靠山上流下来的水和抽水站的水。”
实景演出本质是为商业利益服务,是否能真正起到“地方名片”的作用?专家和演出创作者的看法大相径庭。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专家施惟达认为,大型实景演出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类型创新值得肯定,极易获得旅游热点地区的青睐并迅速见效,“但是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印象’?很多人就认为杭州的《印象·西湖》就不如室内的《宋城千古情》。如果一味搞‘印象’,会不会重复投资、严重浪费?文化产业的最大问题是,一个地方成功了,我们就一哄而上。”
中国文化产业专家范建华则坦言,文化演出跟风浪费惊人,有的地方砸了上千万元就演一两个晚上,有的演几场演不下去了,大家敢于浪费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政府买单。环保专家侯明明则表示,大型实景演出该降温了,“任何举措都将面临后代子孙的评判,能不能在发展的同时,把危害和遗憾降到最低?搞一台晚会很容易,但负责任地考虑所有因素就不容易了。希望各地推出这类大型演出时,务必三思。”
(责编: 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