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安妮宝贝,你好再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4日10:17  新浪娱乐

  ——悼念灵魂小资友谊爱情与青春暨《七月与安生》剧评

  1、爱恨:冰火两重天

  世人看安妮,大多有两个态度:一种是安妮出书每本必买,学着书中人物,也白色棉布长裙、光脚球鞋、民族绣花服饰、银镯子、玉镯子,海藻一样的长发,看安妮看到撕心裂肺。又有许多人与之相反,不看她的书或者几乎不看,但一提她就烦。琐碎、句号、银镯体、无病呻吟、一地鸡毛——这是经典的反对者的语言,和粉丝概括得同样精炼。

  在《七月与安生》首演的保利剧院,前者哭得稀里哗啦,激动万分。后者,甚至看不到下半场就离席而去(赠票),又或者没去看,仅是围脖上的宣传就让他们心生反感。

  说实话,这是一出有亮点也有明显缺陷的话剧,却引发了惊天动地的大讨论,对普通观众而言,应该是五年内前所未有的热烈探讨。

  我没有掉一滴眼泪,却心潮澎湃,千回百转。我是代表第三种人,在粉黑间没有位置,只和自己有关。从2000年第一次看到安妮宝贝,到2011竟然因某种机缘到出版社工作,工作与安妮文集相关,来进行一次总结与告别。

  2、青春:“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日子”

  2000年秋天,我在当时很火的《萌芽》杂志首篇看到《八月未央》,惊为天人。2001年夏天在县城图书馆看到了盗版的《告别薇安》,正式开始了安粉之路。从此,《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乃至《大方》,每一本都是第一时间购买的初版本——除了《莲花》,在单行本出来之前,我购买的是它刊登的2006《收获》长篇小说春夏卷。

  在漫长的年少时光,我痴迷于安妮宝贝的书,每一句话都像被击中,与她的字字句句互相慰藉,每一种感情都感同身受,孤单、绝望,又不忍绝望。

  即使她不在《莲花》里那么明说,我也知道,她的身体里始终住着一个放肆的女童,我能看到女童与世界的格格不入、凛冽、敏感、不安全感。而她的语言也是很容易分辨出的,细腻、柔弱、决绝。那些叫做安和乔的女子,叫做林的男子。在这样大的城市,成为无数红男绿女的化身,重复着一个有一个故事。

  我喜欢这些故事,这些寂寞的人和他们悲伤的爱情。我让他们放肆地盛开在故事里,而我安全地活着,等着给他们收尸。我完全理解她的每一句话。

  在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日子,我读杜拉斯、张爱玲、村上、莫言、苏童、余华、王安忆、徐坤、林白、陈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曹雪芹、杜拉斯、张爱玲、安妮宝贝(听起来实在是太文学爱好者了)。而其中因为安妮宝贝与我的距离最近,不可避免受到了文风的重大影响。我的太过女性化的文风长达十年之久。(郭敬明、张悦然也受了安妮的影响,当然,他们现在已经不会再承认了)

  今年,《南周》在讲文青、小资与小清新的时候,将文青与80年代文学、理想主义相联系,将小清新与日本画风、摄影风格和社会压力相联系,而谈到小资,将文学与消费方式相联系。我是赞同这一点的,安妮宝贝不仅开创了一个难以复制,即使复制也已经过时的文学风格,而且创造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消费风尚。白棉布裙子、光脚球鞋、海藻长发、银镯子、玉牌、玉镯子、刺绣民族风服饰、星巴克、白衬衫、牛仔裤……还有去西藏和越南等地旅行。

  安妮领导的消费方式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甚至我的第一个国外旅行就是越南,走到闷热潮湿的红河铁架桥,我想,这就是安妮的暧昧的越南吗。甚至在北京地铁的2号线,我想我会遇见她吗?我看有关她的照片、博客、微薄,并渐渐并不期待见到她。她现在说任何话,我都不会感到陌生。

  安妮的读者都会难以忘记那些南方的栀子花、危险美丽的女子、高大沉默英俊安静的男子、潮湿闷热的空气……她是我们青春的见证者和构建者。也是美丽和爱情的引导者。在我们并不够美丽和拥有爱情的时候。

  3、告别:我们不可避免地长大了

  看过一本书《十少年批判》,似乎有一篇是批安妮宝贝的,用“一地鸡毛”四个字,狠狠将她调侃了一把,文字写得不坏。当时一个文艺学的同学指点着这本书,认为一针见血,将安妮的无病呻吟、虚假、肤浅、琐碎概括得十分准确。我高声反对:确实有人读她读到字字句句皆是血啊,每一句都痛彻心扉引发共鸣啊。我们互相惊诧地看了好一会,因为相信彼此都是真心话,陷入沉默。

  2000年走来,安妮宝贝的文风一直有所变化。从她出散文摄影集开始,激烈就渐渐减弱,她努力和自己、和外界达成和解,同时也受到质疑,这个和解到《清醒纪》已经非常明显,到了《素年锦时》时,她终于嫁人生女,开始新的生活。她告别了她早期的黑暗、妖娆、叛逆、凛冽,试图平复内心,与父亲和解,与爱情和解,与生活和解。同时,文风趋向简洁——这是一个作家必然的选择。正如她自己所言,删改早期作品,至《素年锦时》,几无可删。

  (如今的她必然也是不满意其早期作品的,然而那是她的一部分,就像三毛所谓“当三毛还是二毛时”的作品。)即使如此,现在的安妮,依然是以往的那个安妮,并无本质变化。

  然而,她的作品主要属于年轻女性读者,随着“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日子的结束,告别来临了。

  这是不可避免的变化,成长与告别。作为一个资深爱好者,我看到了她的这些变化,也一直关心她的变化。十年的时候够长了,足以让任何人、任何感情发生变化。终于有一天,我完全能理解她所讲的上海、北京和越南的地名了,明白兰蔻、ESPRIT和星巴克、贝纳通的价位,了解写字楼和地铁是多么的强大和无聊,并终于接触了爱情……

  然而,没有那种心痛的感觉了。

  我说不出这种告别是何时开始的,也许是和安妮一同成长的。

  看戏时,剧场中相当一部分人都在哭,我相信他们不可能都像我那样长时间地热爱过安妮,但我竟然没有掉一滴眼泪。事实上,在看戏前,我重读《七月与安生》,竟然也没有想哭的感觉——这种故事,以我现在还远远称不上高明的写作技巧也能写出来了。虽然这样的假设因为隔了漫长的时间,实在有失公允。

  对安妮的狂热是只属于青春的。当你年岁渐长,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与自己为敌,将自己缠在小茧子中细细吐丝,也不可能忧伤、叛逆——你必须同这个世界和解,找到自己有勇气存活下去的方式和姿态。生命怎能不妥协呢,我们都是那么卑微的小存在,需要看好的书,做更多的工作,赚更多的钱。甚至,我们会对过去感到羞耻,对那些浪费的时光、叛逆的代价感到悔恨。

  小王子是那么善良可爱的人,可我们必须要长大。

  真的,是时候告别了。

  4、灵魂:七月与安生是一个人

  安妮的内心一直有两种力量:温柔、现世主义与叛逆、流浪。她一直致力于平衡二者的力量,这也就是七月与安生的来源。

  七月与安生当然可以是一个人,所以,这是一个有关灵魂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一个流于表象的同性友谊的故事,更非一些媒体故意宣传的“同性暧昧”“闺蜜背叛”“小三劈腿”的故事。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做七月,美貌、成绩优异、嫁个好老公、孝敬父母、工作稳定。而我们内心总会涌起另一种力量,要瓦解掉一切、打破规则,要不负责任、不遵循道德、要放肆地浪迹天涯。

  一个人体内的两个小人一直在战斗,却必须相亲相爱。说到底,这是一个人的战争,旁人都是看客,掺不上手。

  5、友情:闺蜜之间的暗物质

  这个故事如果理解为友情或者同性之爱也能作为补充。

  女人之间的友情是复杂的暗物质,一个温和的完美小姐与一个叛逆的坏女孩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神秘而有趣。美女和平凡相貌女子之间的友谊、好孩子与坏孩子之间的友谊、家庭幸福的孩子与不幸孩子之间的友谊——实在耐人寻味。七月与安生之间的友谊,那样美好、纯粹,却怎么会少了黑暗的影子。一帆风顺的七月与缺乏安全感与爱的安生在一起,悲剧怕是一定的。

  同性之爱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考虑到动物界也有同性之爱,这实在是很正常的事。对于女性这种特别需要情感寄托的生物而言,两个性格如此悬殊的要好女孩产生一种超越常人的爱恋也不奇怪,两人对对方都是那样有诱惑力,两个又是互为补充,这种深爱,或许与暧昧有关,但与真正的爱情还是相差甚远。

  6、爱情: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宠爱的永远有恃无恐

  七月与家明,被动的性格、被周围人惯坏、一帆风顺,这样相似的两个人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走在一起的,因为缺啥补啥,他们会渴求从未体验过的激烈与刺激。

  我相信:七月爱家明,家明爱七月,安生爱家明,家明爱安生,更相信七月与安生相爱超过一切。

  与七月一起,家明一定会被安生这朵“诡异芬芳的植物”所吸引,反之,如果家明一开始和安生在一起,理性主义的他也会厌烦安生的不安生,被安静善良的七月吸引。

  这又是一个红白玫瑰的选择,朱砂痣和蚊子血、明月光和饭粘子的选择。就像歌唱的那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宠爱的永远有恃无恐。”爱情这种不断运动的物质,能量的守恒,人性贪欲的复杂性,已经被张爱玲和陈奕迅道破,实在没什么别的话好说。

  7、亮点:观众心理、江一燕、作文、家明外形

  因为群众基础过于广泛,而与之匹配的消费者正到了可以缅怀青春的年纪,又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取得票房的成功简直是一定的。(场场爆满实在是不稀罕。这部话剧据说在上海票房破百万,在北京数字也很好看。)

  安妮的原著写于她频繁使用句号,散文化严重,追求华美繁复的早期。特别适合阅读,并不适合改成话剧。所以,要改成一个直观的给人看的故事,必须加入很多细节。这并非不可能,看看《色戒》做得有多好。然而,非高手不可为。

  具体化作文课是对的。经过这一节,少年安生的形象已经基本竖立起来。而江一燕的表演确实不错,早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不少天涯人民包括我就从蒙蒙的清纯与楚楚可怜中看到了她眼神中艳丽、妖冶、不安分的东西。她将安生演绎得很好。她的身上很自然流露出那种叛逆和凛冽,这种东西无法无天,藏着惊人的力量,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摧毁一切。但她同时可以很善良。虽然她的外观并不像安生,但江一燕的肢体语言、笑容、语言都足以弥补这些,她神似安生,安生在舞台上活了。

  很早以前,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陆毅是家明的最佳人选。他不需要多加发挥,只要继续像《像雾像雨又像风》和《唐山大地震》中那样英俊、优秀、软弱就足够了。好在演员赵海涛实在也像从安妮原著走出的一样更高瘦、年轻、英俊,所以,即使他说出那么不合时宜的台词(编剧真对不起他),我也打算从心眼里原谅他——我虽然不是任何导演和演员的崇拜者,但是谁都会对美人儿网开一面呀!

  8、不足:个人秀、笑场、不合时宜、外行

  A、七月不该是安生的绿叶

  首先涉及到对安妮原著的理解:七月并不是安生的绿叶,她和安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牺牲七月、淡化七月以突显安生是与原著相悖的。而这出戏,因为种种原因,人人看出来这是属于江一燕的个人秀。她在舞台上奔跑,她的笑声和痛苦都光芒万丈,从某种意义上说,七月成了相貌平平、温柔、平庸、可怜的附属。没有人会爱上她。

  这是错的。原著中,七月是个成绩优秀、美貌、一直很受欢迎的女子。我们在戏中只看到了善良、温柔,实在没看出来美貌和优秀。这点需要加强才好。七月是可以和安生匹配的一个,两个人的对手戏应该让人引发热烈的矛盾究竟爱谁才好。

  B、莫名其妙的家明

  而家明性格塑造的失败真真可惜。赵海涛那么好的外形,即使只是白衬衫、牛仔裤、白运动鞋,他只要在场,就亮得在舞台上发起光来,全场的人眼睛都只盯着他,连男性观众也不例外。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说着那么不合时宜的话,他第一次见安生,在酒吧里跟七月说安生“是一朵散发着浓烈芬芳的植物”——这种话如果前面铺垫得不好,最好用旁白来表示。《红白玫瑰》振宝第一次见娇蕊就处理得非常好。这里却笑场了,此外还有多处笑场。比如七月对她亲弟弟说起家明身上的味道……天雷滚滚。据说,上海场的不合时宜要更多,而北京场已经在剧本上进行了修改。请继续努力。

  家明除了不合时宜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单薄。第二天围脖上满天飞:家明哪好,让两个女人爱得死去活来?

  原著中,家明除了“我见过的最英俊的男人”外,还有名校、计算机、回小城开软件公司诸多优秀因子,很遗憾,我没从戏中看出来。

  C、水土不服的阿潘和其他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安妮的风格与颇受观众好评的阿潘的风格是冲突的。阿潘虽然好,就像孙红雷饰演的阿来一样,成为陆毅饰演的陆英奇的补充。但我很负责地说,阿潘不是安妮的阿潘。在安妮的世界中,从未惊闻过这种人的出现,安妮的文中除了一些执拗并最终毁灭的女子外,男人都是些不彻底的人。我能理解编剧设置阿潘的意义,也看到了阿潘收到的效果。然而,并不赞同这样外行的设置。总不能为了用北方爷们的仗义赢取观众心理平衡,而选择破坏故事整体的基调。

  阿潘是一个彻底的男人。安妮清冷的世界里他无法存活。

  该戏最后是一个模糊的结尾。安妮在大树上道歉后,或者死(感觉如果她非要爬树,设置她爬树摔倒难产而死更合理),或者流浪,永不重回。然而,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很多人和我一样不喜欢安生的道歉。我支持这样的看法:她并不后悔爱上家明,她对七月的道歉也只会永远藏在心里。

  另:即将临盆的安生,爬上大树,实在让全场都吓了一跳。还有人在旁边嘀咕,孕妇为什么要坐轮椅啊。此外,还有不开门,家明就和阿潘讲话、七月的错词等小BUG,均易改善。

  西安这样有型的城市和七月与安生成长的江南小城都没怎么体现,灯光与音乐,不够优秀。有时候我想着,要转换灯光了,要起音乐了——我太多情了。

  一个需要用心不断修缮的剧本啊。

  小结:

  一个存在如此多缺陷的戏,却因安生和安妮宝贝而让人哭泣。而我,站在这个戏上遥望我的过去,悼念我的叛逆、孤单、柔弱、敏感、矫揉造作、天真与善良。所以,即使受过专业训练的我看出了那么多缺陷,没有滴一滴眼泪,却自从戏毕就沉浸在一种莫可名状的情绪中,难过,激动,惆怅,均无从诉说,我知道我和安妮之间的一切,到了第10个年头,终于迎来了一场告别。以后,我还会关注她,却不再是那种方式,只属于青春的爱恋和纠缠总有一天会被吹散。

  祝愿安妮幸福。在这样一个七月,去看《七月与安生》,正好当我跟你正式的告别。

  你好,再见!

  评分:8.5

  丝丝入扣

(责编: 葱尾)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