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七月与安生》主题模糊 戏剧失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4日11:22  新浪娱乐

  我曾经写过,对于一个小说改编话剧,最重要的不是把所有的故事都改成舞台呈现, 而是要维持原著的根本意境;与其为了将就情节的一致,倒不如强调情感的一致。但是很遗憾,因为编剧舍本逐末的改编,使得《七月与安生》这样一部万众瞩目的戏剧,让所有人扼腕叹惜。

  其实,小说《七月与安生》本身完全具备改编成一流话剧的所有因素:连贯而简单的情节,丰富的戏剧冲突,具有戏剧张力的文字,最重要的是有足够复杂的主题。如果戏剧能够坚持小说中关于“七月与安生”是一个人的两面的讨论,如果戏剧能够揭示出“安生”的死(或者重生)对于青春和成长的暗示,如果戏剧能够开始探求“爱情”到底是这样一种情怀,那么,这个戏剧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而编剧一味追求原著中故事的重现,最终导致观众不能明白戏剧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例如很多观众不明白戏中“七月与安生”到底是分身还是拉拉,例如很多观众不明白“家明和阿潘”的象征意义)。这种模糊,最终导致了戏剧的失控,具体表现为现场一浪又一浪的笑场。

  如果说失败的改编注定了戏剧的崩溃,那么,平庸粗暴的导演手法,更是火上浇油。这个戏剧中有复杂的时空变换,并且台词也不是生活化的语言,这本不适合斯坦尼的表演,但是导演还偏偏选择了斯坦尼,于是我们看到了舞台上频繁的黑灯和换场,以及演员分裂的表演。就算导演选择了斯坦尼,那更应该注重人物的塑造,可是我们只看到夸张的大笑和痛哭。舞台设计上也是不伦不类,说不上来是想写实还是要写意。其实要表达“分身”这个主题,有很多的创意桥段可以使用,例如影子,镜子,半透明的白纱还有高对比的灯光等等,但是这些我们都没有等来。其实,归根到底,这些都是因为戏剧主题的不够明确,也许所有的主创人员也都不太明白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当然,戏剧还是拥有为数不多的两个看点,一是服装设计,又好看又表意;二是江一燕同学的弹唱,又好听又煽情。不过,无可奈何的是,它们不足以力挽狂澜。

  评分:70

  巩乙南

(责编: 葱尾)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