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2011年8月,国家话剧院再次推出公益戏剧季——“消夏戏剧广场”,带来两部全部由青年演员出演的“新现实主义”经典巨作《四世同堂》和《这是最后的斗争》。放眼当今国际剧坛,公益戏剧无一例外地承担着普及戏剧艺术、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话利用每年的“消夏”活动制作公益演出季,提出“青春总动员,公益长奉献”的口号,打造真正的“百姓剧场”,引领首都人民“盛夏看戏”的崭新生活方式。
国话力争打开国际视野 打造公益服务民众
长久以来,由于市场、演出条件、剧场数量等因素的制约,戏剧艺术(尤其是当代话剧艺术)难以走近普通人的生活,这是全体戏剧人共同面对的问题。即使在戏剧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美国,非盈利的戏剧团体仍旧在戏剧界内仍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调查,每年接受美国艺术基金会(NEA)的支持进行非盈利性戏剧活动的剧院超过1400家,它们的任务从戏剧教育、巡回演出到公益讲座、从业者培训,无所不包,服务于3500多万美国民众。而在当今中国,这个数字则少的可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些非盈利的、以公益为目的的戏剧团体。目前国内的民间非盈利戏剧团体本身就凤毛麟角,而像国家话剧院这样的国家级演出团体立志做公益戏剧的情况更是前无古人。
正是在这一现实之下,国家话剧院承担起自己“共和国戏剧长子”的职责,立足公益戏剧,服务人民大众,每年组织大型活动“消夏戏剧广场”,以亲民的票价吸引普通人走进剧场,将魅力十足的戏剧艺术带入普通人的生活。
“消夏”将公益概念植入人心 引领国际都市生活方式
去年8月国话第一次举办“消夏戏剧广场”,首开大型剧院团体做公益戏剧的先河,带来两部青年导演的小剧场话剧《马前,马前》与《海鸥,海鸥》,在群众中产生极大影响。今年,国话乔迁新址,“消夏”也顺利“升级”,带来了大剧场演出的《四世同堂》以及小剧场的《这是最后的斗争》,以最高不超50元的票价,满足更多的市民在炎炎夏日走进剧场的愿望。国话此举,就如同纽约的达拉寇特剧院在中央公园露天演出莎士比亚戏剧一样,将引领一番夏日观剧的新风潮。也许随着每年国话“消夏”活动的深入开展,北京的夏天也将会像“戏剧之都”纽约一样,因公益演出经典剧目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北京市民们也将形成“盛夏看戏”的生活新风尚。 一言堂/文
(责编: 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