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蒋瞰 摄影 朱丹阳
你可以一个星期不见你的邻居,可以一个月没有和人讲过一句话,可以一年没有正视过人的眼睛,但是,你会不会一小时都不去刷新一下微博?微博控从来不止你一个,鬼才导演林奕华(微博)就不例外,无论前一晚排戏到多晚,他都会在6点起来,iPhone、iPad双管齐下,只为做一些名叫“原创、转发、跟帖、私信”的活儿。
“我要看《纽约时报》,要看英国《卫报》,要看这个影评那个剧评,要想怎么把它们翻译弄好放到微博上去,我很可怕的啊,真的是一种病。”林奕华说这番话的时候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他说这种可怕的病就是他的生活,“有次我接到婆婆的电话,便会习惯性说,‘快点快点,讲完我要上围脖了。’”
这一次,林奕华将这些和微博有关的生活表情搬上了舞台,用“微博直观、刷粉丝、140字”等热门词汇串成一出《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以下简称《在西厢》),而它最初的名字就是《爱在围观时代》。 自7月15日、16日在深圳首演后,《在西厢》回到香港大本营连演四场,无论在哪里,“微博”话题总无一例外地引起共鸣。往往是台上演员热烈地演绎着和微博有关的生活,台下人边看戏边用手机微博发布即时感慨,还不忘@坐在身边同来看戏的朋友,或者向没来看戏的人“炫耀”一番。
用一场戏
影射一场著名的微博风波
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揣着手机出现了,嘴里念念有词:“我平均一分钟发一条微博,好了,140字到了,发送成功”,紧跟着传来一阵熟悉的手机刷微博的特定音效。这是《在西厢》的第五场“比武招亲”,发微博的男人叫孙飞虎,《西厢记》里“抢亲”的孙飞虎到这里角色转换成“抢新闻”的某门户网站大亨。在这场西厢化装舞会上,孙飞虎就这样公开平均一分钟发一条微博,实况直播上流名媛的窘相百态。
有人说这是在影射大S(微博)婚礼上的张朝阳,有人说这是借张朝阳来讽刺越来越多被围观的人和事。林奕华说都有,围观显然已成了主流,每个人都需要存在感,所以他让刘若英(微博)扮演的红娘在戏里赤裸裸地表白:微博就是现代人的后花园。
用一个角色
表现微博主的开心和揪心
“你评论,你转发,你有那么多粉丝,以为你是社会学家啊!”“你,整天看手机,就是个为网络打工的家伙!”台上孙飞虎这样被挤对时,台下人赶紧复述到自己微博上,现成地用来嘲笑某个人。
始终观战的林奕华笑了,毫不掩饰这套说辞最初是编剧陈立华拿来骂他的:“整天发微博,帮网络打工!”林奕华立刻狡辩:“我要关心社会啊!”“你先关心关心你自己吧!”陈立华不依不饶,讽刺他是社会学者,还不过瘾,就花了7.2万字写了这部戏。
其实,声称微博是自己的好朋友的林奕华,更体会到了微博带来的揪心和焦虑。“有一天,我放了一个视频《有一天》,人们像疯了一样,纷纷评论转发说‘好好看好好看’我就开心了;但有时候也很失望,有一次我转发了《纽约时报》一个很不错的书评,大半天,才两条转发,我就低落了,哼,以后再也不放这样类型的了。”林奕华绘声绘色。
这也是孙飞虎这个形象的来源,拿林奕华的话说,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是孙飞虎,他所代表的那类人,就是通过微博建立自己的影响力,我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频道,但知道有生之年不可能有了,所以借助微博渴望被关注和被爱。
用分身概念
解读微博时代下的身份尴尬
“分身”一度是《在西厢》的焦点,4个崔夫人,3个红娘,无数种人格集体在舞台上发飙,将心事一吐为快。在这里,幻想不再虚弱,裸露成了真理。一个又一个的ID,你可以是Ruby同时也可以是崔莺莺;一条又一条的微博,你可以是明星崔莺莺同时也可以是为她善后的危机公关红娘。其实,林奕华用“分身”来解构《在西厢》的灵感来源,是他发现在微博时代,身份轻易被混淆。
为避免家里老婆担心,撒谎说在办公室加班,老婆刷一下拿一张图片@了你,因为已经有那个共同的朋友发了图片微博,图片上正是你们在大快朵颐;明明已经洗好澡躺在了床上,电视机里播报着当天新闻,手却不由自主地开始刷微博,看到好的点子就@手下作为工作建议,随手一按却让那一头被@的下属紧张了起来……
林奕华发现,微博时代,每个身份都那么不清不楚——原来的你生活有很明显的分界,上班是老板,下班是老公,外出是老友,然而微博无孔不入,无端端将自己的生活透明化了,最可恨的是,有些并不是自己主动要求曝光的,就像无数个被@到的你,才发现自己早就被牵绊了。
(责编: 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