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月份,十二幅画卷,十二份欣喜。昨晚,作为第五届国际少年儿童艺术交流演出季的重头戏,深圳杨晴芭蕾舞团的34个女孩子们在深圳市少年宫剧场踮起足尖,为观众带来了一出洋溢着童真童趣的芭蕾舞童话剧《十二个月》,其别具特色的编排、生机盎然的主题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赞赏。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完全由少儿演出的芭蕾舞童话剧,《十二个月》竟是出自深圳一家民营少儿芭蕾舞团之手;而参加演出的这些孩子们,全部是来自深圳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业余芭蕾爱好者。记者在采访中还得知,高投入低回报是制约儿童芭蕾舞剧创作的重要瓶颈。
日本舞剧花落深圳民营芭团
儿童芭蕾舞童话剧《十二个月》来自日本,引进中国后由深圳舞蹈教育专家杨晴进行了二度创作。这部分量颇重的芭蕾舞剧缘何花落深圳一家民营少儿芭团?杨晴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2005年,日本名古屋芭蕾舞大赛组委会主席藤田彰彦创作了《十二个月》。舞剧以柴可夫斯基音乐《四季》为背景,是一个适合青少年芭蕾舞爱好者的健康舞剧,在日本6年常演不衰。藤田希望将该剧带到中国,去年6月在中国进行了芭蕾舞团队招募。承接这项工作的北京天予适艺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最后把“绣球”抛给了深圳杨晴艺术工作室。藤田透露,是杨晴的执着打动了他。“只有拿出全副身心、全副身家才能圆孩子们的足尖梦!”杨晴说。今年4月,藤田专程抵深到艺术团指导舞剧排练,在昨晚的演出前还发来了祝贺视频。
杨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师从戴爱莲弟子、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克芬,在深圳从事舞蹈教学近二十年。在她的教育理念中,培训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满足孩子们的追求和梦想。“脱离单一化的芭蕾训练,把课堂训练与舞台表演接轨,让孩子了解作品背景、了解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对学生美育教育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至16岁业余芭蕾舞女学员倾情献演
《十二个月》中每个月份都以不同的舞蹈形式来体现,包括芭蕾舞、现代舞、外国民族舞、儿童趣味舞等。从“冰之精灵”、“俏丫嬉春”到“雪马踏燕”、“欢乐圣诞”,大自然的四季变迁均被孩子们演绎得活泼生动。
杨晴芭蕾舞团得到藤田认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舞剧的演员横跨年龄梯队为4岁至16岁,主办方原以为要好几个团队才能凑齐演员,因为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仅一个团队就能同时满足年龄跨度大,且同时具备三四十名优秀人员的双标准。杨晴芭蕾舞团正好具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演出前的彩排现场,记者见到了今年16岁的主演龚雪丽,她刚毕业于实验中学,已经跟着杨晴学了13年芭蕾。其他的团员也来自全市各区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跟着杨晴学习芭蕾。对于她们来说,能参演全本芭蕾舞剧的演出难能可贵,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大多数孩子一周训练2-3小时,主演大概10小时左右。这台舞剧从启动立项到演出只有半年时间,一帮业余芭蕾舞爱好者能拿下这台舞剧,真的很不容易。”
“性价比”低制约儿童芭蕾舞剧创作
中国的少儿芭蕾舞培训市场十多年来一直方兴未艾,但儿童芭蕾舞剧创作却一直是个空白。杨晴告诉记者,高投入、低回报成为制约儿童芭蕾舞剧创作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芭蕾舞培训稳赚不赔,谁也不愿意投资在注定要砸钱的舞剧创作上。缺剧本、缺资金、缺人才,这是众多儿童舞台剧创作存在的一致问题。中国没有专业的儿童芭蕾艺术团体,儿童芭蕾舞剧更是难上加难。”
一出舞剧排演下来需要很高的投入,但为了圆孩子们“足尖上的梦”,杨晴卖了一套房子凑齐了200万启动资金,又得到同学、亲友鼎力相助,最终克服种种困难排演了《十二个月》。关于《十二个月》以后的演出计划,杨晴坦言困难重重,但“为了孩子们的追求和梦想,我们团队将一如既往走下去。”她说,最终要创作和排演中国原创儿童芭蕾舞剧。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媚/文
李伟文 张啸威/图
(责编: si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