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德纲与德云社-力求变:改社团为公司(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30日13:28  南都娱乐周刊
  2009年12月,集参观、服装店以及相声剧场于一体的三里屯德云社分馆开张,标志着德云社走向了集团化。   2009年12月,集参观、服装店以及相声剧场于一体的三里屯德云社分馆开张,标志着德云社走向了集团化。

  德云社十周年时也曾庆典,尽管那时只是一个39人的小团体,郭德纲(微博)也有如横空出世,从默默无闻走向大红大紫,但对公众来说,彼时的德云社和郭德纲只是“一夕成名”。当时不少人断言德云社火不了太久,从十年到十五年,德云社是真正放在公众的放大镜下一边接受检验一边用自己的方式得以成长,版图也逐渐得以扩张。这毫无疑问对德云社是个量的飞跃。

  2009年12月,集参观、服装店以及相声剧场于一体的三里屯德云社分馆开张,标志着德云社走向了集团化。

  2007年,德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惠解释是为了让郭德纲有充分的精力负责业务:“德纲负责台上,台下由我负责。”德云文化的副总经理钟朝晖认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松散的草台班子向公司化运作是必然之路。不过当时演员按演出场次计算收入,谁来演出由夫妇二人来定。当时郭德纲也透露过,德云社演员的合同期限都在10年以上,但底薪、退休年龄和违约条款大多没有明确规定。这个仍旧按照戏班子模式运营的公司,分配和保障体系存在严重的隐患。2008年后,由徐德亮(微博)开始的一系列徒弟出走事件,“德云社相当一部分演员既没有合同又没有保险”的事实将原来“草根亲民”的郭德纲迅速幻化成“苛刻专横”的旧社会班主形象。

  直至2010年9月,德云社遭遇“打记者、与北京台交恶、徒弟出走、被封杀”一连串的多米诺效应般的噩梦后,沉寂过后复出的德云社高调宣布,与旗下演职人员重新签约。合同的表面是为了去掉演员与德云社之间的“家族制度”,多了艺人与经纪公司的味道:合同中明文规定,一切演出、上电视节目、接受采访,均由德云社演出部或相关领导把关,任何人私接外活将受到停演处罚;也明确规定了合同期限、劳动报酬、工作纪律及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刘鹤英(微博)介绍,这个合同是居间合同,不是劳务合同,只是经纪约,严格上说,德云社并不需要负责员工的三险,但“为了让演员放心,还是给他们上了三险”,这就使得德云社与其他团体不同,把演出团体和经纪公司综合到一起了。

  根据刘鹤英的叙述,可见去年9月份的改革力度很大:把演员分为甲乙丙三类,每类再分为三级,共为9级。收入与演出场次等业绩挂钩,而不像从前按人情和辈分分级(郭、于不在分级范围内)。“演员演一场给300到500元,天天演的话每个月都能上万,还给上三险一金。以前我们也有合同,但一直没有认真执行,以后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管理制度来。”郭德纲在改革后说得铿锵有力。这话并非只讲给媒体看,刘鹤英对此评价说:“没有签约之前给钱人情考虑得多一些,经过10年的风波后,现在师傅认为要以制度说话。”尽管郭德纲至今仍表示没有把自己当一个企业家来看待,但当时为什么作了这个非常“企业化”决定,王海(微博)也只苦笑着回答了四个字“不言而喻”。

(责编: 子时)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