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孙立生斥曲艺界“十俗”:不缺笑星缺笑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4日16:22  大众网-齐鲁晚报
孙立生 孙立生

  本报记者 倪自放

  中国曲艺家协会日前在京举行座谈会,著名曲艺作家、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在作主题发言时,直斥目前曲艺已经陷入“十大庸俗”:不缺热闹,缺少热爱;不缺新奇,缺少新作;不缺理智,缺少理想;不缺自负,缺少自省;不缺灵气,缺少灵魂;不缺传人,缺少传承;不缺票子,缺少票房;不缺笑星,缺少笑声;不缺崇拜,缺少崇高;不缺导师,缺少导向。

  虽然孙立生言辞激烈,但却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可,让人不得不佩服曲艺界自揭家丑的勇气。8月3日,孙立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的曲艺是“浮躁曲艺”,曲艺的观众少了,不能怨观众。

  >> 表面看很热闹,其实是小聪明

  身处曲艺圈,孙立生感同身受的一点是:今天的曲艺,台上远不如台下热闹,“纪念会、研讨会等活动此起彼伏,年轻人投入名师麾下的拜师会接连不断。然而这些热闹掩饰不住曲艺人才匮乏的现实。”

  孙立生将这种表面上的热闹称为“泡沫繁荣”。作为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不时要出席一些“拜师会”,但他发现,这些拜师多是“拜名人”,而不是“拜名师”,“过去曲艺界的老先生演出,其弟子大多站在侧幕,一边照顾师父上下场,一边用心观摩学习。今天曲艺界很多年轻人拜师学艺,重视的只是仪式或名义。弟子多是冲着师父的名气叩拜的,而名人并非名师,加上追星时代,名人们马不停蹄地忙着走穴、参加各种活动等,哪有时间和机会教学生?”

  根据记者的了解,拜名人在曲艺界比较普遍,曲艺界内部的说法是,拜了某个名人为师,自己的出场费可能也会随之上涨。孙立生将目前曲艺界的许多拜师会称为“利益驱动下的拜师学艺”,这样的拜师会,徒弟能学到的是打板、绕口令类的技术层面的基本功,或者所谓的“小聪明”、“小机灵”,这已经远离了曲艺的传统。

  >> 笑星不少,但脱离了生活

  孙立生感慨,今日曲坛也许不乏让观众仰视的笑星,但缺少让观众会心、开心的笑声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原因是当初让观众推崇的笑星,成名后远离了生活,以至于让笑声远离了笑的源泉,“有些能让人发出会心笑声的手机短信为何受到欢迎?因为它来自于生活的本身,是作者对生活的切身体验,独特发现,深刻感悟,是其对生活与人生咀嚼、凝练的一种结果。许多笑星成名前的作品大多具备这样的品质。只是成名后的笑星们为挣钱或应酬疲于奔命,莫说深入了,连聆听的时间也没有了。只能靠底子、撑面子,隔靴搔痒地造乐子。”

  “听曲艺,听相声,老百姓不就是为了找个乐吗?崇高了还叫曲艺吗?”孙立生说,这种观点在个别曲艺家及其“崇拜者”中颇为流行,“就曲艺艺术而言,笑与娱乐很重要,但绝不是它的根本和全部。有些曲艺、相声之所以让观众心存遗憾,就是因为它过于凸显了功夫而忽略了功德;迎合低级趣味的低俗包袱,与苏丹红、地沟油一样有害健康。”

  >> 曲艺演员有钱,曲艺没钱

  孙立生说,曲艺界的人不缺票子,但曲艺这个行当缺少票房,“为了挣钱,许多曲艺演员整日忙于婚礼、开业、祝寿庆典或伴宴等,或用一次性的演出为旅游观光服务。从为社会服务的宏观意义上说,这些手段、方式,对广开思路,另辟蹊径地拓宽曲艺发展渠道或许有些积极价值。但是,‘多渠道’发展绝对不能以损害‘主渠道’畅通为代价。那样,曲艺演员不缺钱,但曲艺舞台的票房却萎缩了,人们也就不再关注这个艺术形式了。”

(责编: 大喻頭)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