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奕华解读戏剧人生:反潮流而行才能创造潮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6日10:44  红网-潇湘晨报

  本期嘉宾·林奕华(微博)

  51岁,香港导演、编剧、作家。

  作品

  《男更衣室的四种风景》(1991年)

  《半生缘》 (2003年)

  《水浒传》 (2006年)

  《在西厢》 (2011年)

  著作

  《等待香港》系列 (2005年)

  《娱乐大家》系列 (2008年)

  《恶之华丽》系列 (2011年)

  一直以来,林奕华在香港文化圈都非常活跃。

  大学讲师、专栏作家、话剧导演、电影编剧……围绕着林奕华的多重身份,有人曾这样形容:讲座上的他见解独到,文字里的他犀利重情,话剧中的他朴实真诚。

  就从话剧开始吧,因为,林奕华的新话剧《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马上将在长沙开演了。

  《在西厢》被定义为“非常林奕华”成立20周年的“生日大戏”,算上今年10月将在香港上演的《贾宝玉》,30年时间,林奕华做了50出戏,“它们统统都跟三个主题永远有关:青春、自由、勇气”。

  有观众看完《在西厢》后发微博:“看时笑了三小时,看后哭了三小时”。刘若英(微博)的选择是对的,林奕华要表达的就是“现代人的存在感很薄弱”。

  实习记者徐海洋  长沙报道

  [话剧]

  主角  明星非决定因素,要看艺术性相加的结果

  潇湘晨报:怎么会想到去找刘若英,因为她此前是“孤单代言人”吗?你们俩第一次合作《半生缘》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林奕华:第一次和奶茶合作是张艾嘉介绍的,那时候她对张爱玲的《半生缘》比较熟,合作很好。奶茶很认真,很能体谅别人的感受。不仅仅是孤单,她在剧中还有很多面。我想过将《茶花女》放入剧中,就叫“奶茶花女”,(笑)不过最后放弃了。

  潇湘晨报:你说你从12岁开始就一直失恋,这个话剧对于你和奶茶来说都是一次祛除爱情魔咒的过程?

  林奕华:准确来说是为大家祛除魔咒,现在很多人对爱情都有很多条件,他们先考虑自己会不会受伤,再去恋爱。人应该是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通过自己来认识别人。爱情本来就是一个从A点到达B点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长,但不能省。所以祛除魔咒的前提就是要你自己去放开,去包容别人。

  潇湘晨报:明星加盟话剧往往会助长部分票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林奕华:也有一些明星参演后票房很惨淡。如果明星参演的话剧票卖出去,不一定仅是因为明星,而是很多艺术性相加的结果。就如蒸豆腐,一要看佐料,二要看是哪个厨子做的。就好像刘若英,可能有人喜欢结婚前的刘若英,有人喜欢结婚后的刘若英。这不是一个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

  潇湘晨报:跟你合作过的女演员很多,李心洁(微博)、林依晨(微博)、张艾嘉,很多都是影后,她们几个有什么不同?

  林奕华:她们三个风格不同,都很不错。张艾嘉是老师,她的剧本常常有很多伏笔。李心洁很投入,林依晨表现得很丰满,奶茶比较从容。其实,现在的华语电影界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给女演员的戏,都是男性电影,一到女人出场,就是花瓶。如果不是范冰冰自己有投资,她也很难去演像《观音山》这样的作品。

  潇湘晨报:你的话剧,外界有说“铁打的王耀庆,流水的女主角”,为什么一直选择王耀庆?

  林奕华:就像一块好的布料,它可以做成西装,也可以做成裙子。王耀庆就是这样的布料,他被称为千面型男,我觉得他能很好地把握我话剧中的每个角色,他和奶茶是高中校友,都是鬼才,我很欣赏他们。

  主题  希望带走感动,对未来有自己的思考

  潇湘晨报:你的话剧都很长,这次又是三个小时,有想过以后变短点吗?

  林奕华:其实三个小时还是比较传统的,有些还有七个小时的。对于我来说,三个小时的长度比较合适。虽然说现在进入微博时代,但人的感情、生命不可能是短的。其实有时候反潮流而行,才能创造潮流。

  潇湘晨报:你早期的作品题材相对敏感,现在类似的已经很少了……

  林奕华:对。那些都是很早的作品,同性恋的价值观和异性恋的价值观一样,因此就没有必要特别强调“同志”这个身份。

  潇湘晨报:有个说法是话剧的主流观众应该是三十岁,受过高等教育,有点小文艺,你怎么看?

  林奕华:话剧没法像电影一样达到很高的感官效果,它是真人演出,不可复制,所以票价要比电影贵很多。但话剧提供我们在情感上的满足感,尤其情感的深层次需要观众去体会。他们作为第一层的消费者,会通过写博客等方式去分享他们的感悟。好的艺术品都是会带领潮流的,包括思潮。但现在,我们更重视电影,轻视话剧,也就是我们重视官能,轻视灵性。

  潇湘晨报:这次在《在西厢》想表达什么?

  林奕华:这个剧先讨论婚嫁,然后是公共伦理,再是家庭伦理。总体来说,我想表达“什么是我”这样一个问题。剧中不仅会有女人要嫁入豪门的剧情,还有男人要加入豪门,这样一个性别颠覆的设计,其实就是想通过这个告知受众自我是什么。有些人找对象,希望找个和自己性格互补的,有的想找个和自己性格一样的,但他们的前提都是保护自己。其实,要放开来爱。

  潇湘晨报:巡演是个浩大工程,你基本上每场都盯,每场戏都做笔记然后去完善,是不是最后一场戏是最完美的?

  林奕华:对,整个过程很浩大,当然我不清楚其他导演是不是会每场都去盯,但我必须这样。一个话剧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都在成长,到最后一场不是说就完美了,而是只能停在那里。我希望观众能看到这种成长,能带走一些感动,对处境和未来能有自己的思考。

  [编剧]

  王家卫说我能得奖,很意外

  潇湘晨报:1994年你凭《红玫瑰白玫瑰》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怎么看待这次获奖?

  林奕华:当时和《梁祝》、《东邪西毒》一起入围,前一天晚上我和王家卫聊了个通宵,第二天凌晨7点离开时王家卫说:是你的啦!其实,当时我还没看过这部电影。当宣布我获奖时,脑子一片空白,很意外。其实我当时蛮希望通过我的改编,能让观众把观看变为阅读,把阅读变为观看。第二天才看了电影,我觉得这部戏对导演很不容易,但我在红白玫瑰的出场顺序上还应该有些调整。

  [作家]

  现在喜欢清淡的写作方式

  潇湘晨报:你的书《等待香港》系列评价还都挺高,你写作的状态一般是怎样的?以后主要会写哪些内容?

  林奕华:写作对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其实我中文、英文、日文都不好。写作时组织文字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更年轻的时候喜欢标新立异,现在我觉得越淳朴越好,越直接越好。我现在比较喜欢追求的写作方式,有点像“素食”,很清淡的。

  [大牌印象]

  多数时候都很安静说话有些跳跃

  采访林奕华前就知道他是个话痨,半个小时的电话采访硬生生被延长至一个多小时,只是他再多话,也不会令人有想打断的冲动。

  一个月后,他来长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消瘦。他先是无奈地否认,后称自己曾胖过,只是觉得自己更喜欢轻盈的感觉,因此,很少吃淀粉及肉类的食物。

  在与观众近一个小时的交流中,他用麦克风顶着下巴,尽量不让气息影响到话筒。有记者提问,他听不清,忙把身体凑过去。如果有遇到记者同时向他和王耀庆提问,他会回过头对王耀庆说:你先回答,给我点时间想想。

  说到兴奋处,他会像一个乐开花的孩子般手舞足蹈,此时的王耀庆就会在旁边补充:你还没过青春期吧!但多数时候,他都是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沉思,他的想法很多,说话会有些跳跃。但与记者同去的几人显然被他的讲话所感染,活动一结束就冲过去买了《在西厢》的票。

  他很忙,一边要照顾《在西厢》在内地的巡演,一边要准备10月将演的《贾宝玉》。对于观众的提问,他显然更喜欢回答有关作品本身的问题。他在微博上会认真回复对话剧提出意见的网友,他称,只是希望将小众的精神带给大众。

  如果说台上,他给观众说了很多,现在,他更急于知道观众对他有什么想说。

  今晚,在长沙的舞台上,我们彼此都有期待。

(责编: yxj)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