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文《妈妈咪呀》出世记 音乐剧“三步”到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6日10:09  北京娱乐信报
扮演苏菲的张芳瑜从两千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扮演苏菲的张芳瑜从两千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沈小岑、田水、杨竹青 沈小岑、田水、杨竹青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人类创造生命艰难历程的真实写照。而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的诞生,也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艰难历程。

  不过,好在“经历风雨初见彩虹”的喜悦,已经挂在了主创人员的脸上。截至上周,上海、北京两地演出已超过50场,总票房超越了2600万。

  历程

  音乐剧“三步”走到中国

  《妈妈咪呀!》从百老汇走进中国,从英文到中文这一路华丽转身的演化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从引进原版直到落地生根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在《妈妈咪呀!》的出品方之一的中演公司有关音乐剧发展的规划中,有着一个“打造音乐剧产业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引进原版普及音乐剧;第二步,通过版权合作,重点开展制作中文版音乐剧的计划,打破了语言障碍,更好地推广音乐剧。同时可以跟一流的团队学习如何制作一流的音乐剧。第三步,着手创作原创音乐剧。

  2000年,人民大会堂,一台韦伯音乐剧经典片段集萃音乐会,让京城观众知道了音乐剧音乐的美妙。2003年,百老汇音乐剧《猫》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之后,《42街》《巴黎圣母院》《音乐之声》《发胶女孩》等原版音乐剧在中国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2006年时,中演公司开始将目光聚焦音乐剧《妈妈咪呀!》,短短的几年时间取得了像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一样的成功,好莱坞明星汤姆·汉克斯亲自担纲制作人将其拍摄成电影,至今全世界各地已经有了十三个版本(此次中文版为第十四个)。该剧中方制作人田元和她的伙伴们认定了,《妈妈咪呀!》最适合作为一部中文版音乐剧推出,可以承载开拓音乐剧市场的功能。

  希腊风格酒吧签协议

  2007年,原版《妈妈咪呀!》在保利剧院上演并连演16场,当年在北京市场也是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让16场的门票在演出的第三场就全部售出。《妈妈咪呀!》制作人田元介绍,从那时候起,中演就开始了与该剧版权方little star公司进行版权合作的谈判。2009年2月,中演集团携中国文化产业相关人员前往伦敦,在那里与英国音乐剧界资深从业人员,共同举办了“中英音乐剧教育和产业论坛”,双方共同探讨了“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发展模式及方向”,并在那次论坛中与英国little star公司达成了版权合作意向。

  2010年6月,《妈妈咪呀!》的版权合作协议在北京一个希腊风格酒吧签订,那个酒吧的风格与剧中“唐娜”的那间充满故事的酒吧极其相似。当天,为数众多的中外记者见证了这个令人期盼的时刻。7月9日,《纽约时报》还在文化版面进行了特别报道,对于中国音乐剧产业的起步给予了很大关注。

  台前

  招募演员长达半年

  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为一部剧选择演员,进行公开演员招募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全世界有着音乐剧梦想的人都在这儿混。不过,对于此前几乎是音乐剧空白的中国来说,要找到合乎要求的演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按照版权方的要求,《妈妈咪呀!》也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演员招募。18-24岁帅气、漂亮的报名者占了近一半的比例,而30-40岁这个年龄段的报名者只有不到两成。对于音乐剧来说,这种人员比例太过单一,无法满足一部“剧”对人员的要求。尤其是音乐剧《妈妈咪呀!》需要中青两代演员,特别是苏菲的三位“爸爸”,因为中国能演音乐剧的中年男演员实在难寻。

  “苏菲”来自台湾

  很多看过《妈妈咪呀!》音乐剧或者电影的中国观众都认为剧中的主人公苏菲应该是个甜美可爱型的女孩,中方制作团队也认为甜美型的女孩在舞台上会更有观众缘。可是在这个问题上,外方导演却认为个性最重要。刚从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专业毕业的一位女孩被导演保罗一眼看上,他评价她的表演自然流露,有种很天然的感觉。但是中方导演却认为,这位候选者的表演缺乏技巧、显得生涩。这个矛盾直到宝岛台湾的女孩张芳瑜(微博)的出现才得以解决。

  实际上,第二轮演员招募时,张芳瑜就想来,但因为证件的关系没有成行。之后她听说因一直没有找到扮演苏菲的合适人选,所以剧组决定再举行一轮招募。“我觉得这仿佛是上天赐给我的,我为什么不试试?大不了就当去北京旅游好了。”当张芳瑜从两千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后,她还不太敢相信:“我觉得苏菲不是我这样的,她应该是一个很有魅力、很讨人喜欢的女孩,我……并不觉得自己很漂亮,我能成为一个群舞演员就很高兴了,从来没有想过会变成苏菲。”

  歌词译创反复修改

  中文版《妈妈咪呀!》一亮相就广受好评,台湾优秀的词作家陈乐融功不可没,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音律的良好感觉,在《妈妈咪呀!》的创作上堪称淋漓尽致。“为《妈妈咪呀!》中文版填写中文歌词,其实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译作——翻译加创作。面对这些经典歌曲,我不会为它们‘整容’,那样我真下不了手。”陈乐融认为,ABBA的音乐里流动的欢乐和自由,只有原汁原味的曲和词,适当辅佐剧情,才能无损原曲的精神与地位。

  整个创作过程很复杂。首先,歌词要从英文译创为中文。然后,将中文歌词发给一位权威的语言学教授,经他手再翻译回英文。中文版要录制成音乐小样,与重新翻译回来的英文歌词发给英国版权方和ABBA乐队的主唱,请他们来审定是否有意思上的误差和音律上的问题。

  幕后

  催生一个新职业

  《妈妈咪呀!》中文版全剧需要服装420件,鞋子计151双,饰品计376件,共计947件。在《妈妈咪呀!》全球所有版本演出当中,别说主演演员,就是群舞演员的服装、鞋子都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材特征和外形风格量身定做。面对上千件完全不同的服装,演员根本没办法准确记住每件服饰的位置,更不可能在短短几秒的换场时间里完成换装再次登台。因此,《妈妈咪呀!》中文版也催生出一个新的职业——职业速换师。由于剧情的要求,《妈妈咪呀!》中文版会要求演员在30秒的时间内完成头饰、服装等多个环节的速换,这除了对于演员本身的换装熟练程度要求颇高之外还需要有相关人员的配合帮助。因此,英国原版制作团队特别,为了这一职务专门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30秒快速替演员换装,上千件服饰位置闭着眼就能说出摆放位置,这是百老汇对于“职业速换师”的基本要求。

  伦敦老店买布景

  为保证中文版演出不变味,制作方决定从澳大利亚和英国进口全部的舞台设施和道具。如果你看过原版的《妈妈咪呀!》,一定发现所有舞台效果和美国、英国观众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看到的一模一样。在进行舞台改造时,因为国内缺乏音乐剧专业剧场,剧场台口不符合演出要求,制作组特意斥巨资从澳大利亚定制了“假台口”放在舞台上,以制作更为精准的舞台演出空间。

  有意思的是,为了表现蓝色爱琴海的美景,英国出品方要求中国版制作一定要从伦敦专门的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布景店里订做了巨幅布景,花费不菲。这是《妈妈咪呀!》十几个语言版本制作时的惯例,因为英国出品方的采购人员走遍了全世界,认为只有在伦敦那家店里生产的布景颜色才最符合剧情的需求。

  话筒堪称奢侈

  据制作方介绍,《妈妈咪呀!》中文版将开创一个“奢侈”先河,即每一个麦克风都价值十五万元,目前只有张学友开个唱时使用过这种话筒。

  据了解,这种话筒的清晰度和保真度都是世界最高水平。很多观众看过之后都发现,他们看不到演员的麦克风在什么地方,因此,怀疑演员是不是假唱。这个细节只有坐在第一排的观众才有可能发现,为了防止演员因为舞蹈动作过大把麦克风甩掉,所有的麦克风都固定在演员的头发里面。这些音响设备也都是采用了最高配置的顶级品牌。

  细节执行国际标准

  为了保证这部世界经典音乐剧不会因为语言改变而“变味”,严格从每一处细节执行该剧的“国际标准”。扮演苏菲的演员张芳瑜,每天登场之前都会认真地按照定妆照的示范要求,在脚趾上套上“脚趾环”及其他饰品,细节严格到一条脚链如何佩戴。事实上,很多观众可能都看不到这个脚趾环的存在。

  全剧的最后,女儿与未婚夫牵手离开小岛。坐在较高位置的观众会看到舞台上亮起一条伸向远方的小路。尽管坐在一层前排的观众会因为角度太低看不到这个细节,不过为了二层的观众,开场前,舞台监督也会一遍遍地检查调试这条“小路”的效果。

  信报记者 张学军 文/摄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