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在今年6月歌剧节中亮相的国家大剧院(微博)原创歌剧《赵氏孤儿》,一经推出便受到业内外的一致好评。9月29日,《赵氏孤儿》在国家大剧院开启了第二轮演出的大幕。据悉,该剧将连演5场,上演至10月3日,成为“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国家大剧院不折不扣的强档演出。
立足古典大义感召人心 汇集国际明星彰显艺术质量
《赵氏孤儿》是传统的中国历史题材,曾经被各种艺术形式广泛演绎,然而歌剧版本的创作国家大剧院可说是开了先河。国家大剧院为该剧的创作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力邀各界艺术名家加盟,使得该剧从创作之初就站在了高起点上。今年6月,《赵氏孤儿》首次登台便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票房好成绩,并以其所坚持的忠于原著、还原古典大义的鲜明主旨,得到了业内各界和广大观众的肯定和赞誉。
导演陈薪伊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围绕着这一个“义”字做足了文章。这种对于古典文本和古典精神最忠诚的呈现,蕴含着国家大剧院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美好愿望,以及肩负向世界传达中华精神内涵的责任使命。陈薪伊表示:“我们正是要通过这部作品放大正义之举动,用经典艺术感召后世!在舞台处理上我们把血腥作‘点’瞬间解决,用正义作‘面’的铺陈、渲染。”
此次《赵氏孤儿》二度上演,依旧聚集了众多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流华人歌唱艺术家。在29日的演出中在国际舞台享有盛誉的袁晨野、莫华伦(微博)、梁宁(微博)再度回归饰演程婴、赵武和麦菽三个角色。此外,活跃在纽约的旅美男低音歌唱家龚冬健也加盟到该剧第二轮演出中,饰演公孙杵臼,他的声音浑厚有力,表演细腻动情令人信服,将公孙杵臼“儒狂之智者”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概念舞台 15度倾斜充满象征意味
由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为《赵氏孤儿》设计的舞台,突破了以往的传统模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作为主要表演区的180平米的平台,这个平台具有高达15度的倾斜角度,最大距地高度达到了6米。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表现乱世之中社会状态的动荡与混乱。同时这种倾斜平台的处理带来了行动的不稳定感,演员们在调整重心的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行为特征。
虽然这块平台自始至终都出现在舞台上,可是整部作品的视觉却丝毫没有让人感到单调。这个倾斜的坡面被饰以庄重的浮雕式纹样,充满土地的质感,象征着晋国大地的城池。倾斜的舞台时而是集市的高台,时而是府第的院落,时而被投影营造成秀美的田园,时而又是英灵现身的圣台。随着剧情的推进,舞台不断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仿佛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巨大魔方,既具现代感,又兼有中国式的写意之美,以洗练而精准的舞美语言,创造了一个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空间。
西方旋律中国色彩 深情咏叹催人泪下
《赵氏孤儿》虽然是一部厚重的大悲剧,然而贯穿全剧始终的反复出现的音乐主题线索,却是一首低回婉转的《摇篮曲》,这是男主角程婴的妻子麦菽在得知程婴决定以亲生儿子性命保全赵家遗孤时唱起的曲子,呈现出肃杀中的温馨,彰显出别具一格的悲剧力量。这一段音乐朗朗上口,歌词清新动人,旋律让人听过不忘,走出剧场时,很多观众口中都哼唱着这首歌曲。
此外,剧中令人动容的咏叹调更是比比皆是,公主的《孩子,我们怎么办?》、程婴的《我都做了些什么?》《饥饿啊,饥饿》等都让人听过之后内心激荡、感动不已。赵武的咏叹调《雨越下越猛》更是将戏剧冲突推向了高潮,高亢激昂的曲调将赵武身世之谜被揭开后内心强烈的激荡充分彰显。
全剧在结尾的处理也颇为令人玩味,没有像惯常那样在激烈冲突结束的刹那,在宏大的乐声中落幕,而是在正义战胜邪恶之后,让情节峰回路转地回到程婴身上,让他在舞台一角安详地唱起最后的咏叹《我已无力同行》,从震撼心灵的强大冲击到拨动心弦的真切感动,仿佛划出一道线条优美饱满的弧线,凸显出导演的深厚功力。
(责编: 葱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