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相声瓦舍宋少卿:除了发笑总要观众带走点东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1日16:36  新浪娱乐微博
宋少卿 宋少卿

    宋少卿,这个名字对不少大陆观众来说,或许还很陌生。他是《宝岛一村》中那个有着同性恋倾向的空军军官周宁,是经常在台湾综艺节目中露脸的谐星,但更为重要的身份标签是台湾相声瓦舍的创办人之一,在各种流传到大陆的瓦舍作品视频中,他是瓦舍粉丝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2009年赖声川舞台剧《宝岛一村》在大陆的热演,台湾眷村文化和生活在眷村的人逐渐被大陆观众所了解,而其中饰演眷村三户人家中山东一家之主的冯翊纲和上海一家之主的宋少卿早在2005年就以相声演员的身份进入了大陆主流媒体的视野,那一年,他俩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举办的相声比赛。以这样的角色亮相是因为在台湾冯翊纲和宋少卿有着同赖声川表演工作坊齐名的演出团体——相声瓦舍,自1996年创立以来,平均每年推出两部原创相声剧,在台湾巡演百场,票房火爆。

  新浪娱乐讯 2011年11月,《宝岛一村》将开启第三轮大陆巡演,而在这之后的岁末年初,相声瓦舍也将在北京、上海试水,将全新改编的2001年旧作《东厂仅一位》搬上这两座城市的舞台,这也将是相声瓦舍在大陆的首次演出。新浪娱乐日前对话瓦舍创立人之一宋少卿(微博),听他讲从艺经历、聊创作历程。 

  聊入行:说相声更容易“把妹”

  在1949年之前,台湾只有“答嘴鼓”这种以闽南方言为主的说唱艺术,是外省人将北方方言为主的相声带到了台湾。1953年,相声正式登上台湾舞台,祖籍北京的吴兆南与魏龙豪成为当时台湾相声舞台的最佳拍档,在岛内开始走红。而出生于1967年的宋少卿本是台湾原住民,拥有1/2 阿美族血统,因年幼时被来自山东的宋姓军官家庭收养得而从小在台北外省人聚集的眷村长大,也因这个机缘接触到了相声。

  就在宋少卿出生一年后的1968年,吴兆南和魏龙豪在台湾出版第一张相声唱片,在五、六十年代台湾戒严时期,除了野台戏、掺杂政治教条的广播剧之外,听相声成为台湾平民百姓不多的消遣,也稍解了外省人的思乡之苦。宋少卿,同相声瓦舍的另一位创始人、出生于高雄左营眷村的冯翊纲一样都是听着吴兆南和魏龙豪相声唱片长大的。

  谈及长大后从事相声这门艺术,宋少卿的讲述里多少有些“祖师爷就赏了这口饭”的意味,“小时候,我很好动,只要妈妈把我放躺下换尿布,就会不停的动,妈妈就打开收音机转移我的注意力,但放音乐的不行,里面有人讲话我却能安静下来,最喜欢听人说话。到后来跟着父母听相声,最开始也听不懂,可一旦听懂了就觉得很有趣,跟着录音背下来,到学校演给女生看,发现可以把她们逗着花枝乱颤,更容易‘把妹’。”

  不过,如此爱表现的宋少卿少年时代却并没有特意去学相声,但玩心颇重的他也没闲着,在学校组建足球队、参加吉他社、辩论社,都做得小有成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到处玩了而没空读书;甚至在十二三岁年纪时,宋少卿还在台湾复兴剧校学过京剧工武生,却因为年少不知轻重,在学戏的第三个年头因从三张叠在一起的桌上翻跟头时摔伤而退出,继而又回到普通高中念书。

  聊搭档:与冯翊纲相识是一段“孽缘”

  1985年6月,因数理化不好而留级、正为考大学上补习班的宋少卿在台北新公园(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遇到了在国立艺术学院(现在的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念大三的的冯翊纲。当时,冯翊纲隶属的汉霖说唱艺术团正在新公园“撂地”义务演出。回忆初遇情景,宋少卿说,“冯翊纲他们就站在路边说相声,观众就坐在旁边历史博物馆的台阶上看,我走上前问其中一个人,就是冯翊纲,‘团长是谁’,他指给我看后,我就跟团长说刚才那段哪个地方说得不好,应该怎么改。结果那个团长说,你看得还不错,下周也来跟我们演吧。但我说下周要模拟考,可不可以现在就上去演?”

  就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18岁小朋友毛遂自荐直接走上去说了一段原创单口,并成功加入了说唱艺术团。宋少卿直言,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才开始比较系统的学习相声,而也是因为认识了冯翊纲,不想听从父亲指挥考军校、却又苦于不知道考什么大学的他知道了国立艺术学院,并在一个月后顺利考进了该校的戏剧系。

  宋少卿与冯翊纲自1985年相识、1988年创立相声瓦舍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可两人的生活作息却一直是南辕北辙。宋少卿爆料冯翊纲是早上五点起床、下午五点犯困、晚上九点不上床就要哭的人,而自己则是早上五点睡觉、下午五点精神正好、晚上九点越夜越美丽的人,“所以我俩看世界的视野完全不同”。

  虽然笑言与冯翊纲的相识是一段孽缘,但收起笑话,宋少卿也极认真的讲起亦师亦友的冯翊纲对自己和相声瓦舍的影响,“他是个思考非常缜密的人,说话和做事的态度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也使得相声瓦舍推出的作品都是扎实写完、认真排练之后上台演出的精品。”

  聊《宝岛一村》:父辈是这出戏的情感来源

  虽然在同一所学校念戏剧系,学长学弟关系的冯翊纲和宋少卿在《宝岛一村》之前却从没合作过一部舞台剧。宋少卿在1988年8月参加中华电视台选秀节目《青春大对抗》获得卫冕,之后被张小燕挖掘,与刘尔金、黄子佼、卜学亮(微博)等人组成"帅哥综艺团"而出道,进入演艺圈;冯翊纲则一直在大学念书、教书,两人除相声瓦舍的历年演出外,虽也有一些机会合作舞台剧,却从未实现。此次参演《宝岛一村》,和其他主演一样,宋少卿说最大的理由就是“我是眷村出来的孩子,眷村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一段很重要的历史。”

  在《宝岛一村》中,宋少卿饰演来自上海的空军军官周宁,这个人物在戏演到一半时,观众才会知道,他原来是个同性恋,在故人“投共”之后,默默承担起照顾其家眷的重担。对于这样的角色设置,宋少卿爆料当初自己接演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角色原来是有同性恋倾向的,后来排练到一半的时候,导演赖声川(微博)才透漏这个事实,让他很惊讶,“当时整个人就傻掉”,但是他很快接受了这个角色,“这样的设置更好的解释了他前面不同于他人的一些动作和行为。”

  《宝岛一村》的哭点很多,其中周宁在两岸开放探亲后,回到上海哭坟的一幕格外感人,谈及这一段的演绎,宋少卿不禁哽咽,回忆起自己家族的悲情,“在两岸还没开放探亲时,爸爸家里人几经辗转互通书信,信中总说奶奶身体很好,所以当爸爸可以回乡探亲时,一下飞机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呢?’我爸爸是家里的老大,那几个叔叔都张不开口,只含糊着‘在家等你’。其实那时奶奶已经过世十几年了,一直瞒着他。爸爸看到奶奶坟头时一下子跪倒的一幕让我印象深刻,这些记忆对我而言都成为这出戏情绪积累的来源。”

  聊相声瓦舍:借古讽今是我们的风格

  在《宝岛一村》之外,宋少卿与冯翊纲更多的合作是演出相声瓦舍的相声剧,而关于相声瓦舍的成立,并没有太多传奇的故事,两个同在戏剧系念书却对相声情有独钟的人走到一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推出台湾第一部相声剧的赖声川对两人的影响不小,冯翊纲早在1984年起就是赖声川的学生,当表演工作坊的第一部相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5年诞生时,冯翊纲作为抄写剧本的场记正好见证了那个历史时刻的到来。

  在宋少卿与冯翊纲相识,并在一起写段子后,他们曾请赖声川指正,当时一言未发的赖声川为两人留下了“慢一点,口齿流利不是表演的最精要”的点评笔记,这应该是还未成型的“相声瓦舍”收到的最早的告诫与提携。

  1991年,冯宋二人发行了相声录像带《黑色幽默》,1996年,两人从宋代民间艺术演出场所“勾栏瓦舍”中取词命名的“相声瓦舍”正式登记为戏剧表演艺术团体,2001年,冯翊纲学弟黄士伟也加入其中,瓦舍“三宝”就此聚齐。相声瓦舍从1997年公演第一部作品《相声说垮鬼子们》至今已经在台湾推出了近三十部原创相声剧,每年巡演100场。

  从《东厂仅一位》、《战国厕》到今年新作《恶邻依依》,相声瓦舍的作品以不同于传统相声的创新表演手法重新解读历史、大胆隐喻政治,总能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有所思考和回味。宋少卿坦言瓦舍的风格就是借古讽今,“瓦舍也讲寓教于乐,但教育不是让观众端端正正坐在台下听我们讲人生的道理,当我们在讲一个故事时,要让观众听出这故事里的忠孝节义。中华文化是我们创作的基础,是为瓦舍铺垫的草坪。我们总认为进剧场的观众除了来发笑外,也要带一点东西走,带一点不知道的,或者知道但理解角度不同的东西走。”

  聊拜师:拜常宝华是件很浪漫的事

  相声瓦舍作为台湾以创作相声及相声剧为主的重要演出剧团,有一批死忠的观众,台湾不少80、90后都是听着他们的相声长大的。不过,在2002年宋少卿与冯翊纲来大陆拜常宝华为师之前,除了赖声川在戏剧上的提点外,两人可以说都是自学成才的。

  2002年,冯翊纲在剧院看戏,偶遇在台湾的常贵田的弟弟常贵祥。谈话间,冯翊纲得知常贵祥就是自己敬仰的著名相声艺人“小蘑菇”常宝堃的后代,遂与宋少卿一起跟他到大陆来,拜70多岁的常氏传人常宝华为师。

  谈及拜师,宋少卿和冯翊纲都说那是件很浪漫的事,虽然紧张的演出日程让两人不可能由常宝华口传心授学习传统段子,但光听老先生聊天也能学东西,“我们会把演出的光盘寄给他,每次来北京都到他家吃饭,他都跟我们说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们最爱听他老人家讲话,他聊天本身就是艺术,从聊天中感受他的节奏、他抖包袱的技巧。他这辈儿说相声的活着也没几个,他口中相声的历史特别鲜活有趣,也让我们感受相声代代传承的厚重。”

  宋少卿甚至强调这种自由的学艺方式正是“常派”的精神,“自由的学习、自由的发挥、自由的生活体验最终都会呈现在作品中,学艺不该有格式和框架。”

  聊创作:多阅读多旅行能让人灵感迸发

  相声瓦舍的相声剧创作基本都是冯翊纲与宋少卿两人共同智慧的结晶,但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两人的创作方式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冯翊纲与宋少卿两人对传统相声的整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是两人在聊天中碰撞出火花写成作品,而近两三年则是由冯翊纲一人创作。宋少卿笑言,“冯翊纲是个比较无趣的人,跟他聊天特别累,所以都是他写好我再去调整。但他在开始写剧本之前,我们都会聊要做什么题目,由几个段子组成,由谁来演合适等等。”

  相声瓦舍每年会推出两三部新作,作品都在一百分钟以上,由四五个小段落组成,内容紧跟时代又不失历史视角和文化底蕴。由于每部作品的台词量巨大,以这样的创作质量和速度考量,让人担心瓦舍是否也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谈到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宋少卿颇为认真的说,“瓦舍的人一直觉得多阅读多旅行是让人灵感迸发的最好方法。我和冯翊纲都喜欢阅读,但除了都喜欢工具书外,我俩的阅读习惯并不相同,他喜欢读历史传记,我喜欢看各种杂志,所以当我俩坐在一起时,真的天南地北什么火花都会产生。”

  同样,相声瓦舍每年演完百场之后的时间也成为冯宋两人的“旅行”时间。“我们会在下半年腾出时间接其他剧目的商演,并在参加这些巡演的过程中为新作积累素材,就比如现在来演《宝岛一村》。人绝对是因为停顿才会发现风景的美丽,所以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休息。”虽然是“休息”,但瓦舍的创作并没有间断,宋少卿透露目前有四五个作品都在创作中,“也就是都在聊天的阶段,哪个聊得比较多就先做哪个。因为金超群的《包青天》很有名,所以我们想了一个戏叫《王朝马汉在身边》,但不是讲包青天的,是讲这两小子的。”

  聊自己:一定要有漂亮的下台鞠躬方式

  为了给《宝岛一村》在北京的三轮演出做宣传,宋少卿忙得不可开交了,两天的行程被各种专访通告排得满满当当,与新浪娱乐的对话只能安排在中午饭时间,饿着肚子进行。宋少卿是个极好的聊天对象,讲起相声瓦舍的新作,更是会眉飞色舞的演起里面的角色,而问起演了这么多年还有哪个角色是很想尝试但还没演过时,他笑言最想演军阀时期的大帅,并马上夸张地表演起自己设想的大帅桥段。

  不过,谈到相声瓦舍的将来,宋少卿也会极其认真的将自己考虑过的事情和盘托出,“中国的社会仍然是个嗜戏薄伶的社会,演戏的人前辈子可能都没烧好香,演员挣的都是一场一场的辛苦钱,说相声很累,但如果我们说现在不做了,对不起相声瓦舍的工作人员,但如果说一直做下去,做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我想过说不动的时候到自己的出生地花莲开民宿,但现在这一场场的辛苦钱,可能买不起民宿,买棺材倒是会快一点。”

  虽然离退休还很远,但将来离开了冯翊纲和宋少卿的相声瓦舍还会是原来的那个相声瓦舍吗?宋少卿笑言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一定的,只不过他和冯翊纲的前浪不要死在沙滩上而要保持漂亮的站姿,“如果相声瓦舍只有我和冯翊纲来写来演,迟早会累死,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跟更多年青人合作,也并不是说收徒,我们不是师徒关系,我们是一个创作团队,将来我们离开了,我和冯翊纲的表演经验却能一直留在相声瓦舍中,到时候,我俩一定会用一个漂亮的下台鞠躬方式离开舞台!”  徐菲/文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