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川剧八条”助川剧从“遗产”回归大众(图)

川剧表演现场 川剧表演现场

  昨日,本报刊登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市文联下发的《关于促进我市川剧发展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川剧八条”)后,引起广泛反响,“振兴川剧”成为热门话题。市川剧发展促进工作组副组长、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爰飞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川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蜀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川剧八条”是迄今为止成都从政府引导层面出台的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振兴川剧政策,对振兴和发展川剧将发挥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A 突破以往局限

  首次全面系统扶持振兴

  振兴川剧不是一个新话题,长期以来,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不少相关举措,此次“川剧八条”跟以往扶持政策有何不同?王爰飞解释,过去为振兴川剧出台的扶持举措,一是强调认识比较多,二是往往针对某一具体项目,比如一台大戏或一个活动,采取的方式也基本上是政府拿出一笔财政资金,支持这个项目的运作,像一些大戏的排演等等。这样的方式的确起到一定作用,促使一些经典剧目保留下来,也创作了一些新的剧目。但这样的扶持举措未从整体上解决川剧振兴的问题。这次“川剧八条”则突破以往政策的局限,不仅有针对性地对川剧振兴面临的问题逐一提出解决思路,还从机制体制上予以指导,对川剧如何走进大众,如何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进行推广营销,也有了明确意见。可以说,“川剧八条”既明确提出川剧振兴的思路、方向,同时也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行动纲领”。王爰飞表示,“川剧八条”是成都首次出台的全面系统扶持振兴川剧的政策,将对振兴和发展川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B 建立培养机制

  师带徒开办“川剧少年班”

  振兴和发展川剧归根到底离不开人才,王爰飞表示,“川剧八条”的重要亮点就是重视对人才的鼓励和新人的培养。为了鼓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川剧作品,“川剧八条”明确支持艺术家和作品向权威大奖进军,若是能够争得荣誉,将予以重奖,这将较大激发川剧艺术家的创作和生产积极性。

  在新人培养方面,“川剧八条”也有明确要求,针对目前川剧发展后继乏人的现状,市川剧院将依托在成都文化艺术学校开办的“川剧少年班”,采取“院带班”“师带徒”方式,甚至一对一教学,把包括获得“梅花奖”在内的表演艺术家集结在一起,为“少年班”的苗子传、帮、带,让振兴和发展川剧不仅立足当下,更着眼未来。“师带徒是戏剧艺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大师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走上舞台,走进观众的心灵和记忆深处。如今恢复这种方式,既符合戏剧教学特点,也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川剧新秀。”王爰飞透露,目前市川剧院和市文化艺术学校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相关政策,争取尽快面向社会招生。

  C 走出认识误区

  让川剧回归大众艺术

  “川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艺术,是巴蜀文化的精粹象征。不过,过去在振兴川剧和发展川剧上,在部分业界人士和民众意识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川剧单纯地高雅化、经典化,制约了川剧的传播发展。”王爰飞说,“事实上,川剧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是一门大众艺术,跟普罗大众紧密相连。振兴和发展川剧,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让川剧回归大众,与大众生活在一起。”

  “川剧八条”中,十分重要的核心就是要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创作,开展普及和营销,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王爰飞表示,为充分落实“川剧八条”,让川剧彰显大众艺术魅力,让四川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爱听、爱看、看唱,市文化局将以市川剧院为底积聚力量,同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在标杆作品创作、市场开拓和走进校园三方面发力。据介绍,深受戏迷青睐的“戏窝子”——悦来茶园,将成为川剧与戏迷沟通的重要桥梁,每周都将举行普及性演出和交流。市川剧院还将组织艺术家走进校园,与大学生交流川剧,目前已有不少高校由学生自发成立类似川剧俱乐部的学生社团。

  成都日报记者 赵斌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