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微博)哭了,林兆华(微博)笑了,两个多日睡不好觉的人在舞台上激动地抱在了一起。这是前晚在首都剧场首演的话剧《伊凡诺夫》谢幕时的感人一幕。然而不为众人所知的是,就在首演前一晚彩排时,这两位多年至交,差点因为舞美设计的临时变化而吵起来。
作为“2011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收官大戏,林兆华和濮存昕首次共同担任导演,将戏剧大师契诃夫的第一部剧作《伊凡诺夫》搬上了中国戏剧舞台。首演当晚,该剧便被评价为“本年度中国舞台上最有分量的戏剧力作”。
正如林兆华导演的自信之语:“我和易立明、濮存昕合作,一定会有惊人之笔!”正式演出前一晚,该剧视觉总监易立明和导演林兆华临时作出一个大胆创举——将首都剧场的台口幕布,有史以来第一次降至离地面仅有两米处,舞台上仅剩下了三分之一高度的空间,让所有演员都只能在非常逼仄有限的区域中表演,却给观众们留下了无比诗意的想象空间。正如剧中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我是来找散文的,没想到却遇到了诗。”
在奇特的舞美灯光所营造的宁静又不安、温暖又冷酷的复杂氛围中,濮存昕以其张弛有度的细腻表演,将伊凡诺夫纠结和挣扎、痛苦和自省的矛盾性格层层展开,也将自己与周围众生的醉生梦死、尔虞我诈割裂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谢幕时,难得登台谢幕的林兆华一脸笑意地挑着大拇指走上舞台,还现场“执导”濮哥“左拥右抱”剧中两位女主角;而难抑激动的濮存昕则忍不住泪洒舞台,半天说不出话来。
精彩的演出赢得了一致好评,青年作家蒋方舟看完戏后评价道:“没有一丝情感不合理,没有一个人物不值得同情,没有一处悲剧有解决的出路。这才是好剧,太震撼了。”
对话
濮存昕:差点和大导吵起来
“多少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了!”这是《伊凡诺夫》的两位导演林兆华和濮存昕这些日子来共同的状态。年过七旬的林兆华多日来只能依靠托人从国外带来的进口安眠药度日;而年近六旬的濮存昕,直到开演前的一刻,还是心怀忐忑、惴惴不安。
这个晚上,濮存昕多次落泪。他并非仅仅因为沉溺于主人公命运而无法自拔,而是台前幕后、戏里戏外各种复杂情感在刹那间的悲喜交融。在演出结束后的后台化妆间里,濮存昕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心情依然不能平静:“昨晚还为临时把原来的舞美设计全改了,差点和大导吵起来!”
记者:今晚您多次落泪,为什么这么激动?
濮存昕:多少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了!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七上八下的。今晚演出之前,我一直都很紧张。为了这个戏,我从半年前就开始留头发,一直到今天,这个过程其实也滋养着内心的愿望。
记者:演了多年戏,为什么还会有心里没底的感觉呢?
濮存昕:因为林兆华特别勇敢。他真敢离开那些成熟的东西,这让他快乐。昨天他和易立明一商量,就把防火幕给降下来了,这是人艺从来没有的奇观。当年,莫斯科艺术剧院总导演叶甫列莫夫来人艺排戏,把舞台上的大幕去掉,露出后面的灰墙,大导当时就在一边说:“坏了坏了,怎么我刚想到的招,他先给用了!”那是一次奇观。这次,他把防火幕放下来,舞台变得不常规,他兴奋不已。当时我们争论起来,我说:“那二楼的观众怎么看戏?不能太艺术了!”而且在正式演出前一天晚上10点多,把已经排了两个月的调度全变了,这可怎么弄?
记者:演完之后您感觉如何?
濮存昕:我挺欣慰地看到观众都静静地在欣赏。契诃夫的作品不是表面台词能说清楚的,它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他为什么在那样一个时代对所有的价值都有所怀疑?而我们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忙着抓钱。我们试图让契诃夫的这部作品在观众当中引起一些反响,不是对错评判,而是自省的力量。
记者:大导请您首次担任导演,感觉如何?
濮存昕:我没想要向别人宣讲什么理论、概念,只是把自己直觉上的感受和他们交流、分享。我是一个会表演的人,而且要把别人的表演都当成是我的表演。当别人演戏时,我知道他们对我的价值,知道我自己应该怎样反应,应该怎样去托住他们。反过来,我也告诉他们,当我在表演时,他们不要总是去表演反应,一定要真听真看真感受。我们应该达到不是在舞台上表演而是在舞台上生活的境界。那种来自直觉的,每天都新鲜的感觉特别有意思。你看于是之老师,他演《茶馆》演了一辈子,最后拿着裤腰带一回头,每次都是直接的反应,精彩极了!演员和角色在艺术氛围的空间中达到合二为一时,怎么演都对,这是表演的幸福。
记者:目前看来,这些年轻演员的表演挺让人惊喜的。尤其是扮演萨沙的女演员,既担任钢琴伴奏,还和您有大量的对手戏,很出彩。
濮存昕:人艺的表演要求“一棵菜”,必须大家一起往里“包”,不能只演自己的。这些孩子不错,没有一个是人艺的,但一直受到大导对虚假表演嫉恶如仇的影响。演萨沙的郎月婷不是学表演的,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钢琴家,以前没演过戏。但大导非常看重她的纯真、简单,她的台词也不错。你给她的指标,她全都能完成。她又懂音乐,很有艺术感觉。我觉得这姑娘在舞台上将来会有很大进步。
记者:戏中有很多感情戏,甚至吻戏。大导说他以前没怎么排过感情戏,那这些感情戏是不是都是您给女演员导的?
濮存昕:我们必须要互相商量。戏里有吻戏,我就问她:“有没有问题?”她说:“没问题。”这是面对艺术的一种宗教般的勇气和精神,因为对艺术崇拜,就有勇气忘掉自己。如果没有对艺术的信仰支撑,可能就会有杂念。我自己很多年前在舞台上演《沃伊采克》时,和宋丹丹(微博)有过吻戏;和徐帆在《海鸥》中也有过。我们在舞台上会有分寸,知道应该完成什么。
本报记者王润文 陈雄摄
(责编: 山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