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谭派《鼎盛春秋》曾遇迷茫 专家把脉求“静”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5日17:48  新浪娱乐微博

  新浪娱乐讯 今年元旦期间,由北京京剧院(微博)复排的谭派《鼎盛春秋》在长安大戏院与观众见面。面对这样一出绝迹舞台几十年的老戏,谭孝曾先生表示,自己也因曾没有老剧翻新的经验而迷茫。1月5日举行的研讨会上,部分业内专家给该剧提出宝贵意见,目前全剧缺“静”。

  谭派《鼎盛春秋》复排曾遇迷茫

  谭派的《鼎盛春秋》是谭门第四代传人谭富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演出的一台剧目,建国后就已绝迹于舞台。此次北京京剧院复排该剧,由谭派、裘派传人共同主演,也获得了业内外关注。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先生亲自参与复排指导工作,在保留原版风骨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并根据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微博)的自身条件文武特色“量体裁衣”,进行编排。整个复排工作贯穿2011年全年,从春节开始进行剧本修改,写了15稿,七月建组排练,直至2012年元旦期间才正式首演。

  谭孝曾先生提到,由于自己没有老剧翻新的经验,所以最初比较迷茫,不知道老戏翻新应该怎么搞,整个团队在复排过程中也走过弯路。后来征求专家和相关领导的建议,决定要像文物一样修旧如旧,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章节,使剧情更加饱满流畅。谭孝曾说:“杨派也有这出戏,之所以流传下来,是三大段二黄慢板站住了脚。谭派的《鼎盛春秋》后来不演了,可能也是因为剧本上有一些不完整性,所以我们这次博采众长,从梆子等剧种中吸纳了一些情节。”

  “逃国”一场获肯定 全剧缺“静”

  谭孝曾先生提及从山西梆子中借鉴的,就是“逃国”一场,也是很多业内专家认可的亮点,从唱腔、身段、音乐上都合乎人物。新的《鼎盛春秋》重塑了伍子胥的外在形象。以往众多戏曲作品中,伍子胥都被描述的比较衰老。而这部戏中的人物更粗犷、更血性、更武气一些。由于谭正岩身高较高,所以在装束图案上也有丰富,设计了大小麒麟。作曲还专门根据情境,写了两段萧曲,表达伍子胥的心情。谭正岩与乐队老师的紧密配合,让台下观众误以为是谭正岩亲自吹奏,所以在这个段落竟然还有“彩儿”。

  这部戏原定于8月份在评剧大戏院举行内部试演,请专家把脉,但当时谭正岩手部受伤,未能成行。北京京剧院方面非常重视该剧,希望把这部戏保留下来,并冲击奖项。所以在长安大戏院首演后,剧院专门请来众多业内专家提意见。谭孝曾说:“我们这个戏现在还谈不上成熟不成熟,只是个活剧本仅有个框架,现在立起个靶子等大家批评,希望专家们无情面地轰炸。”研讨会上,专家们也给该剧提出了很多建议。例如:舞美风格在保留整体春秋战国的风格同时,颜色可以稍暗;由于剧中流动空间较多,几乎没有几个固定空间,让全剧感觉缺“静”,建议在“逃国”一场中,转反二黄编排稍静一些。

  【剧情简介】

  东周列国故事:伍奢直言进谏,楚平王一怒将他囚禁。奸臣费无极献计,逼伍奢修书,把镇守樊城的二子伍尚、伍员近来,一同斩首剪草除根。伍员心疑不去,伍尚一人前往,被平王连同其父一齐斩首。平王又派大将武城黑捕拿伍员。伍员突围。伍员逃出樊城,中途遇故友楚大夫申包胥班师。伍向申哭诉本身冤仇,发誓报仇。申功之不听,乃言“子覆楚,我必兴楚”,放伍逃往吴国。伍员逃到昭关,因关前已画图缉拿,过不去关。躲在隐士东皋公家里,一连七天,又急又愁,须发全白,才在东皋公帮助下混出昭关。伍员逃出昭关,前阻大江,幸遇渔人相助,渡过江去。伍员赠剑,并嘱渔人勿泄,渔人投江。伍渡江后饥饿乏食,路遇烷纱女,伍向女乞食。女赠食后,亦因伍嘱勿泄露,遂投江明志。伍员逃至吴国,与孝义双全的专诸结拜。吴王之子公子姬光原应继王位,姬僚仗势自立为王。姬光为求复位,素闻伍员有勇多谋,当伍员吹萧乞食时相遇,收为宾客,伍员印荐专请给姬光。姬光假意请吴王姬僚赴宴,专诸扮成厨夫,在鱼令藏剑,借献鱼之机刺死姬僚。姬光夺得王位。(崔一佳/文)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