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北新剧团掌门讲述民间京剧:穷是压力也是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7日11:31  新闻晨报
晨醉京韵大型弘扬国粹系列活动上海启动 晨醉京韵大型弘扬国粹系列活动上海启动

  晨报记者 高磊

  辜怀群担任执行长的台湾财团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会,“衍生”了如今在台湾地区相当活跃的台北新剧团,团长、京剧文武老生李宝春集合了海内外有志的专业同好,以台北“新舞台”为据点,定期公演“新老戏”并创演创新剧。昨日,特地赶来申城参加论坛的辜怀群,除了介绍京剧在台湾的发展历史之外,也以“台北新剧团”为范本,介绍了台湾民间京剧团的生存之道,以“他山之石”给了大陆剧团以启示。

  从看京剧的孩子变成管理者

  “台湾也有京剧啊!”“你们演的真的和我们不一样啊!”辜怀群说,自2002年开始,她带着台湾的京剧团到大陆来演出,这里观众的反应常常是一波三折:从最初听闻的惊讶,到眼见为实的感叹,再到风格迥异的评价。事实上,同根同脉的海峡另一岸,京剧很早就有,“上世纪30年代,台湾甚至有四五十个京剧团。如果大陆同行觉得台湾的观众还不错,我想,那多多少少是因为当时有那么多京剧演出留下的影响。”

  辜家对京剧在台湾地区的传播,影响深远。辜怀群透露,其祖父是商人,日据时代,想方设法把各式各样的民族传统演出引到宝岛,“他买了一个当时的联谊会,先把它改建了,叫‘台湾新舞台’,然后再到大陆来引进京剧。”当时到台湾的京剧班底,并非来自北京,而是身居港口的两大城市——上海和天津,原因很简单,因为有船,漂洋过海的盛景蔚为壮观,“一条船大概300多人,整个剧团都来,有时候一个演员来,全家都跟着来。演出结束后,有的人就留下了,这就是后来为什么有那么多京剧团在台湾的原因,其中大部分人慢慢开始教京剧,所以京剧在台湾慢慢深根到了民间。”

  辜怀群回忆,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搬张椅子坐第一排看戏,“后来,新舞台在战争中被炸平了,但父亲一直想把新舞台建起来。1995年,尽管台北东区的地价已经很贵,父亲还是花了很大一笔钱买了地皮,由此我从看京剧的孩子变成了剧团管理者”。

  票房必须挣回八成成本

  据辜怀群介绍,目前在台湾地区,除了一个国光剧团、一个戏校之外,还有就是两个经常演出的民间剧团——吴兴国的当代传奇、李宝春当团长的台北新剧团,“反倒是两个民间团体全球到处跑”。辜怀群半开玩笑说:“民间院团最坏的地方就是穷死,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不过,穷是一个压力,也是一个动力,“我们操作的方式,在京剧团没成立之前,我们以基金会的形式找钱,例如找到8个企业,每家出一亿元台币,一共八亿,存进银行,说好我们每年只能用这些钱的利息投入京剧,然后找一些人,不是只会唱戏或演戏,而是会做剧团的财务计划”。按照辜怀群的经验,如果花5元钱的话,其中4元必须是由票房来的,另外1元则由基金会出,“一部成本500万的戏,必须要有400万的票房,如果收不回来,我就没法做下一部,所以票房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做到两点:我们不会漫天乱送票,同时,演出质量一定不能马虎。”有了这个作基础,他们就会从有限的钱里面找最大可能,开展宣传、营销、票务,“在500万这个预算中,人工和舞台的比例支出是多少,也是需要考量的,这方面,我们基金会愿意花更多的钱在演员身上”。

  不养角儿,演员全部靠签约

  “合约制”也是民营的“新剧团”又一法宝,辜怀群坦言:“我们没有富余的钱去养角儿,整个‘新剧团’核心成员大概只有7位,他们要做包括会计在内的所有工作,有些人去学包头,去管服装。通常新项目确立后,我们会按角色需要挑选演员,会根据需要和演员签订每年100场或者150场的合约,那些演员在平时我们不演戏的时候,可以去其他剧团挣钱,大家都要糊口,但在我们有戏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我们。这样既节约了剧团成本,也不会产生一有戏大家都争当主角的尴尬。”

  辜怀群说,自己学习的对象是西方的歌剧院,“全世界最好的歌剧院之一——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是没有主演的,而且因为这样,它才能要到全世界最好的演员。在歌剧界,演员要是棒,一年四季到处有人请,除了一级、二级演员之外,另外的演员会汇集在一个很大的工会之下,工会会用表列出来,这个演员能演什么戏,什么价格,有需要的演出团体可以到那个工会的资料里挑演员。”

(责编: sunny)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