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剧《霸王别姬》试演引发业界网络热议(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2日17:40  北京晚报微博
新京剧 新京剧
新京剧《霸王别姬》 新京剧《霸王别姬》

  很少有一部京剧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也许因为它确实是太“新”了。红脸的霸王,彩凤般的虞姬,活生生的乌骓马;还有露背旗袍的琵琶演员,白面白衣的现代舞伴舞;再加上炫目的多媒体,无调性的现代民乐——这一切都有些惊世骇俗,大胆地挑战着传统戏曲的思维和审美。

  这被定位为“新京剧”的《霸王别姬》近日试演,引起了戏曲界、文化界、媒体界和普通观众的热议。恨之者称其为“中国文艺弊病之集大成者”,劝其“放京剧一马,别再瞎折腾了!”爱之者,则赞其是“一场京剧的‘突围’”,是在“跨世纪重塑经典”。完全对立的两派观点如水火般不相容,甚至还造成涉及人身攻击的激烈交锋。    

  而该剧的策划人和制作人王翔却说:“古典和现代并不对立,传统与时尚也并不矛盾,京剧是古老、独特而美妙的艺术,理应与时代的心灵结缘,与现代生活相融。”

  王翔:

  总做第一个

  吃螃蟹的人

  从把“物质文化遗产”皇家粮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结合成厅堂版《牡丹亭》,到让“活化石”老戏楼正乙祠重焕生机上演梅派经典折子戏《梅兰芳华》;从请著名电影导演关锦鹏(微博)执导同性之恋昆曲《怜香伴》,到亲自编剧并邀导演林兆华率曲剧演员排演《老舍五则》——曾被《中国文化报》以“勇于担当的文化商人”评为文化产业十大年度人物的王翔,总是以奇思妙想的文化创意和敏锐精明的市场眼光,创造出颇有新闻效应和“眼球经济”的文化事件。

  然而,这一次的“新京剧”《霸王别姬》,不免让这个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螃蟹”夹了一下。媒体试演场结束后来势汹汹的漫天批评,让他有些吃不消。对此,王翔坦言自己心态并没那么宽容,但却都能理解。不过他希望,即使不喜欢,也别“一棍子打死”。“有容乃大,文化要进步,就应该选择一种开放的态度。”这是他对自己,也是对新时代观众的期许。    

  记者:这个《霸王别姬》定位为“新京剧”,能解释一下它的涵义吗?    

  王翔:我们认为这个演出的本体还是京剧的唱念做打,西皮还是西皮,二黄还是二黄,花脸还是花脸,青衣也还是青衣,而且唱腔、唱词也都和梅兰芳当年的版本一样,所以“京剧”还是很重要的基本元素。但在舞台表现手法上,确实采用了很多新的手段。比如用多媒体视频来创造环境背景,用现代舞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外化;在兼顾京剧“武场”的同时,用5个真的功夫演员来表现剧中的武打场面。演员服饰上,霸王的“靠旗”和虞姬的“鱼鳞甲”都进行了改良,无论是色彩还是材料都有大胆突破。音乐则采用了民族乐器无调性音乐的现代演奏方式,来增强戏剧的气氛。舞美上,我们也使用了新型材料,比如床榻、灯笼都是亚克力材料。这些都是传统京剧中没有的,是新的表现手法。它们和京剧本体的东西结合起来,就成了“新京剧”。

  记者:演出面世之后,产生了很多的争议和批评,有的很激烈尖锐,这个情况你们之前想到过吗?    

  王翔:对争议和批评,我们有一些思想准备,因为这样的项目肯定会受到戏曲界比较保守的人士批评。但我确实没想到会衍生出那么激烈的冲突,完全两派对立的观点,使整个演出成为了一场事件。我认为任何文艺批评都有它自己的角度和态度,在这些批评中,我觉得有些讨论有道理,我们未来的创作演出也会因此而作出调整,我觉得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文艺批评都应该是多元的。

  记者:那这些批评有没有给你们的创作或团队带来压力呢?    

  王翔:首先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出品方是有共识的,不会因为巨大的审美差异导致内讧。而面对观众,面对戏曲界、文化界,我们肯定会听到不同的意见,甚至有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和状态,都会有不同的表态。作为一个很成熟的创作团队,我们对这些情况都能接受,而且不会因为有批评存在就改变我们创作的方向。我个人不是戏曲界的,不用顾虑太多,团队中的京剧演员可能会感到来自戏曲界的压力,但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艺术探讨时,没有感到这种压力。没有人站出来说,这样绝对不行,或者拒绝某种表现形式。其实,梅兰芳本人就是京剧界最具锐意的改革者,他的戏从不因循旧法,每部作品都有大尺度创新。所以我们所有的创作者、参与者,包括演员、乐队,都认为是对梅兰芳的《霸王别姬》一次独特的创作,是在探讨艺术创作的更多可能,是艺术上的一次创新。

  记者:还有一种观点说你们的演出是迎合商业、市场、金钱的产物。对待这种看法你什么观点?

  王翔:我认为艺术家是无法回避商业的。因为商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指投资方、出场费和票房,这是任何艺术家、制作人都必须面对的。否则就是孤芳自赏。有些演出票房不好,没什么市场,就用“搞艺术不考虑商业”来搪塞,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也很看重我们的创作未来是要给谁看的问题。我觉得做给市场看的艺术家,是更勇敢的。像当年梅兰芳的创作,实际上也是做给市场的,他提出“戏大于天”,也是指艺术的生存要植根于票房和市场。梅先生的那个时代这样,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样。

  记者:那你怎么看《霸王别姬》今后的市场情况呢? 

  王翔:这个项目和我以前做的不太一样,这是一个为企业、机构专门定制的项目。我们要做的,第一是完成创作,第二是完成初期运营,也就是“扶上马,送一程”。未来这个项目如何运作,华彬集团会有专门的运营团队来管理。

  记者:听说“新京剧”《霸王别姬》除了在国内演出之外,还要到伦敦奥运会参加“中国文化周”展演以及欧洲多个城市巡演。你们想给国际观众带去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和观念呢?

  王翔:我们老谈“文化走出去”,我认为推广一种文化,一部作品,要用别人接受的方式。如果别人听不懂,看不懂,那么这种传播就是失败的。我们希望找到一种能让国外观众接受的语境,把自己的文化以一种最佳状态传播出去。陈士争导演的国际团队,不是从传统戏曲的角度出发,而是按现代的审美形式、现代的舞台表现手段来诠释一部中国戏曲作品,在没有改变京剧本体的基础上,试图为中国京剧找到国际审美的共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戏“走出去”没问题。我们也已经请了很多外国观众来看演出,他们的评价都非常高。

  导演陈薪伊:看了《霸王别姬》,想跟王翔一起探索

  我觉得王翔这个人特别有意思,我和他是最近才认识的。去年年底他请我到皇家粮仓看了他做的厅堂版《牡丹亭》,我特别喜欢。又了解到他还做过正乙祠的《梅兰芳华》,还有《老舍五则》,发现他对传统文化的推广那样有兴趣,有水准,又特别执着,一部又一部戏地做下去,我非常看好他,相约要和他合作。

  最近我连着看了三场京剧演出,一出是李宝春的《渭南之战》,一出是魏海敏和王佩瑜的《白蛇传》,还有一出就是王翔做的《霸王别姬》,这三部都很有新意的京剧勾起了我也想做一部京剧演出的瘾。我希望王翔能继续探索下去,并且希望能和他一起探索。

  各方说法

  演出结束时,观众的掌声显得有些犹豫无措,似乎不知道该给这出离经叛道的“新京剧”怎样的评价才好。

  ——北京日报    

  有容乃大,文化要进步,就应该选择一种开放的态度,就像《哈姆雷特》有上千个版本,京剧《霸王别姬》为什么不能?

  ——光明日报   

  新京剧《霸王别姬》的失误,就误在把霸王和虞姬从舞台的中心挤到舞台的边缘去了,结果使京剧之美尽失,神韵尽失,滋味尽失,成了一具披着华丽服装但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 解玺璋    

  其实不用争论此剧是否是京剧,这当然不是京剧,说破天去也不是,打着各种革命旗号更是胡扯。不过借京剧大旗招魂招财的并不少。风物长宜放眼量,放开手让诸君们折腾、呛声吧,效果如何,都不用专家评说,观众、市场自然会给出答案。

  ——网友 纳兰公子容若

  本报记者王润文图J069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