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宋春丽尹力探班《推销员》 丁志诚角色里晕俩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2日21:39  新浪娱乐微博

  新浪娱乐讯 3月12日下午,演员宋春丽、导演尹力、导演陈国星(微博)、京剧名家马博敏等来到北京人艺探班重排版《推销员之死》,与丁志诚、卢芳等主演交流感受。丁志诚表示,他已经晕在这个被誉为“戏剧史上最难演的角色”中两个月,经受着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折磨,还有朋友打趣地问他:“你是不是神经了?”

视频:话剧《推销员之死》探班 对话丁志诚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宋春丽尹力组团探班

  近期,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打造的首部重排剧目----话剧《推销员之死》每天都进行高密度的排练,这从导演李六乙(微博)等众多主创的微博中即可窥探一二。这部戏建组排练已经进行了40天,先是10天剧本朗读,随后一二三幕各用了10天排练。近期,剧组正在为每一幕细扣,再过十天就会进剧场合成。新版《推销员之死》将在3月29日至4月19日与观众见面。3月12日,身为政协委员的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副院长濮存昕利用开会间隙的机动时间,邀请了同为政协委员的演员宋春丽、导演尹力、导演陈国星、京剧名家马博敏等来到人艺。他们一行不仅参观了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并到正在排练的《推销员之死》剧组探班观看片段表演,与丁志诚、卢芳等主演交流感受。

  导演陈国星说:“第一次在人艺看排练,坐在这比演员还紧张。”虽然这部戏已经停演19年,但尹力导演似乎还对83版记忆犹新:“83年那时候,不要说观众,就连演员也不知道推销员、分期付款是什么,得慢慢解释。老丁(丁志诚)今天状态不错。”宋春丽也感慨这戏见功夫,还提到卢芳的外形感觉有当年朱琳老师的影子。京剧名家马博敏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登上过首都剧场的舞台,她对北京人艺有一份特殊感情。她在夸赞北京人艺艺术风格传承有勇气有底气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给剧中年轻演员提出“外在表现力还不够”的问题。这些“贵客”们看到今年人艺的演出计划,也不禁称赞人艺中青年人才梯队培养有成效。张和平院长自豪地宣布:“人艺已经实现了全体明星全部归队,不管多大牌儿,都有舞台作品。”

  丁志诚晕在角色俩月

  1983年,北京人艺曾请到这部剧的编剧阿瑟-密勒亲临北京人艺,执导该剧。这在当时戏剧界是件引起轰动的大事,加之英若诚的翻译和主演,以及朱琳朱旭(微博)的联袂出演,《推销员之死》成为了人艺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1983年首演后,曹禺观后曾写下这样的感受"人性是多么复杂!人哪,是多么难以理解,真是不可思议。"更有大批的评论家给出了真实、深刻的评价。而除了主题,剧本中回忆、幻觉,随时切换的风格也成为了戏剧探索的成功范本。所以作为今年人艺60周年庆典演出“他山之玉”板块的头炮。时隔十九年再次排练,被演员们戏称为“阿瑟-李”的导演李六乙说,这次肯定会不一样。可究竟怎么不一样,却一直被告知“剧场上见分晓”,就连该剧的剧情简介也“悬疑”了一把——引用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来概括。除此以外,一心想跨界的李六乙还亲自担任了该剧的舞美设计,更多现代化的元素被运用进来。

  张和平院长到北京人艺上任以来,每年都会念叨复排《推销员之死》,可时至今年才作为最后一个敲定的剧目被纳入人艺60周年纪念演出的名单。原因就是“太难了”。导演李六乙说:“这部戏起点太高了,83版是这部戏的编剧阿瑟-密勒亲自来人艺执导的,我们怎么接大旗?”《推销员之死》原来的剧作名字叫《脑子里的思想》。主人公与正常人的逻辑不一样,可能同时有五个想法,前一句跟对手说话,后一句就在跟脑子里想到的人在说。主演丁志诚也表示剧中角色对他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折磨:“这是戏剧史上最难演的角色,大喜、大悲、大怨、压抑的、窘迫的……英若诚(83版主演)说能把这戏拿下来,再演其他戏就容易了。排练到第30天,我就感觉精神崩溃了,俩月基本晕在里面。我永远在想这个角色,在那发呆。现在很多朋友问我:‘你是不是神经了’。”近日,丁志诚已经走出最低谷,他透露大体人物感觉都有了,想再往人物内心走。当天是剧组第一次见观众,演员们表示有点紧张,但李六乙导演还算满意:“比较刺激,抗干扰能力还行。”(崔一佳/文 孙慧/图 张大伟/视频)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