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演出《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到现在,“开心麻花(微博)”的主要阵地在北京,而他们对于深圳和广州市场也很看重,对于“海派文化”也做了很多调研,“进入上海必须等我们准备充分了才行,品牌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了,同时也需要有好的剧场提供给我们。”刘洪涛(微博)说,来上海演出风格不会变,但会加入一些上海元素,当然,料依然会爆得很猛。
早报记者:这些年,你们的创作有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变化?
刘洪涛:一年比一年进步,喜剧的处理上也越来越进步,戏剧结构和故事性更加完整和突出。以前可能会为了一个包袱,就从故事里面飞出去了,有些人觉得我们就是一个个小品串联在一起,但现在故事更加有整体性,也更加严谨。其次,表现手法也越来越丰富和多样,歌舞都能融进去,还有灯光舞美设计等也比以前好很多。
早报记者:将来是不是会越来越高频率地推出新作?
刘洪涛:早期时每年到年底会创作一部贺岁剧,2008年在贺岁档期之外又做了别的戏,2009年做得最多,3部戏,2011年底做了2个贺岁剧,目前一共有17个剧,其中有2个音乐剧。不在乎推出新作的频率有多高,但一部作品演出的场次很重要,越多越好,也能在观众心目中建立起影响力。
早报记者:现在开心麻花的业务除了喜剧演出,还涉足哪几块别的领域?将来还有什么新的计划?
刘洪涛:2008年底2009年初做了一个轻喜剧音乐剧《白日梦》,青春浪漫励志的风格,之后又做了一个音乐剧《爷们》,题材比较沉重,但我们打算接下去会改成喜剧的风格。目前主打喜剧的风格还是不变,这是市场的需要。可能接下来会推出“微笑”系列,和之前的“爆笑”系列有所不同。
早报记者:春晚过后,开心麻花有没有什么变化?
刘洪涛:我们自己没有什么改变,但外界对我们的看法有改变:1.我们知名度变高了,媒体曝光度变高,演员在外面会遇见观众来要签名;2.合作商户的变化,谈事情谈合作更容易了。但我现在的感觉是“如履薄冰”,这个行业不大,我们虽然领先但还是很脆弱,压力很大,说不定会因为一个戏砸了我们就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我们都很小心。
早报记者:现在一年的全国巡演场次大概多少,占据一年演出总数的比例是多少?外地观众的反响和北京有没有差别?
刘洪涛:外面巡演不算多,主要还是在北京。但除此之外,我们对深圳、广州市场以及上海的市场都非常看重。深圳是最早打入的外地市场,我们看好这个地方的文化包容性,北方人也多,人群年轻。第一次去,演到第三场口碑就出来了,爆满,连演7场,深圳媒体评价我们是这些年来深圳最好的话剧演出。所以我们接下来一年在深圳有50场演出的打算。
上海我们进入得比较晚,上海的海派文化在我看来比较精致、温文尔雅,我们也做了很多调研,觉得进入上海必须等我们准备充分了才行,品牌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了,也有好的剧场提供给我们。所以现在,我们准备得差不多,上了春晚品牌影响力也逐渐出去了,大剧院也支持我们演出,大家听说要去上海都非常激动,我们也是带着一种交流和学习的心态来的,成败与否,都会是很重要的一步,反应好的话我们以后也会经常来。
早报记者:觉得上海的观众能否适应北方喜剧的风格?
刘洪涛:很多来北京出差的上海观众看了我们的戏后非常喜欢,这种风格非常少有,我们的料爆得很猛。来上海演出,风格不会变,但会加入一些上海文化元素,以及上海人关心的事情,包括方言。
早报记者:听说你们现在签约了地质礼堂剧场20年,出于什么想法?
刘洪涛:我们之前在海淀剧院已有10年的时间,也将这个剧场由冷炒到热,海淀剧院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会继续用。现在我们在海淀拥有先租的权利,比如一年先把150多场次租下来,其他的他们自己去招商。
海淀我们接下来主要演新戏。地质礼堂剧场我们刚买下了20年的经营权,主要演老戏,演出量也会很大,目前也是场场爆满。而且我们带动了周边餐饮商铺的发展,在我们剧场经常会有年轻人看戏求婚,居然还繁荣了周边的钻石店。
早报记者:除了原创喜剧之外,有没有想过排演别的舞台剧,比如肢体剧、音乐剧或者其他戏剧类型?
刘洪涛:喜剧是我们坚持的风格。我们1月份开始做网络剧(测试版),像美剧一样周播,我们在北京郊县租了摄制棚,目前做好了10集,有8集已经上线,借此来打全国市场,提高我们品牌和演员的知名度。4月份我们会推出第一季《开心麻花之快乐捕手》,和乐视网合作。
早报记者:对未来开心麻花的发展目标能否有一个一句话的描述?
刘洪涛:做一个有品质的娱乐公司。
早报记者 潘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