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莎翁名剧《暴风雨》首都剧场开演(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0日17:37  北京晚报
《暴风雨》 《暴风雨》

  上周末,北京人艺特邀的俄罗斯版莎翁名剧《暴风雨》在首都剧场上演。这出曾被先睹为快的杨立新(微博)赞许推荐的好戏,迅速以极佳口碑成为京城戏迷的鼎力推举之作和戏剧圈的集体观摩学习之作。而最令人叫绝的是,17日晚演出结束后,京城竟然真的“上演”了一出由“暴风雨”转初春瑞雪转雪霁天晴的“好戏”,也正契合了莎翁这出名剧以暴风雨的悲剧始、以风平浪静的大团圆结局终的主题。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作品,被称为“诗的遗嘱”。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它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冒犯、忏悔、惩罚、宽恕及和解的主题,反映了作者晚年思想所发生的巨大改变。从这部戏中,可以看到晚年莎士比亚愈发宽厚平和的人文情怀,也体现出莎士比亚在中晚期深刻的悲剧创作后,一种对圆满的渴望:恶人悔改、义人不死、公道回还;而最重要的是,人性的软弱也得到修补,宽恕成为主题——莎翁四大悲剧中的所有遗憾,在《暴风雨》中全部得到了补偿。剧中的暴风雨不仅指天气,也隐喻着人物汹涌纷繁的内心情感世界;而正如自然界天气变化的神奇,一旦雨过天晴,人的内心也由复仇转变为宽恕、理性和平静。

  五年前,首都剧场曾经上演过一版由英国北方大地话剧院演出的《暴风雨》,即便演员功底扎实,但导演手法中规中矩、写实平庸,整个演出较为沉闷。而这次受邀而来的俄语版《暴风雨》,由三次荣获奥利弗奖的英国导演迪克兰·唐纳伦执导,众多俄罗斯人民演员、功勋演员演出,绝对胜过了当年来自莎翁故乡的英文版。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舞台与表演,让中国观众在惊喜中见识了一把被法国《费加洛报》盛赞为“莎士比亚最好的改编”的经典之作。     

  简洁舞台上的一面背景板,由于三扇门的变化而延展出无限可能,各场次之间的转换也极为巧妙自然。光与影的处理和多媒体运用可谓出神入化,让时空在海洋(微博)与小岛、古代与现代之间自由穿越。一群西服革履现代装扮的人物,在尊重原著的同时,淡化了年代,也关照了当代。最令人叫绝的是,演员们全身上下都是戏,充满了灵气和幽默,就连演一块“木头”都充满神来之笔。而无论是湿水的头发、黏湿的衣服,还是在一布之隔下真脱光了在舞台中间洗澡的男演员,都将“水”这一特殊道具运用得淋漓尽致。由演员们现场用各种乐器奏出的美妙音乐更是充满了莎士比亚戏剧的空灵和宗教感。而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一切,都归于让人享受到宽恕、平静的美好主题,带给人心灵上的愉悦和感动。    

  演员吴越(微博)看完戏后感慨:“干净诚恳扎实聪明不卖弄不耍机灵,契诃夫戏剧节的《暴风雨》在首都剧场迎来了观众的起立鼓掌。爱看戏,每次看到舞台上灯光亮起总会让我产生幸福感,而且越来越觉得无论怎样的时代,‘真善美’总是比别的更容易敞开人的心扉。”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也一边盛赞一边反思:“推荐你连看三场绝不会后悔!戏剧精髓、戏剧舞台的智慧,历史、现实、经典、现代、先锋、实验要什么有什么!想想我们绝大多数主流戏剧,至少两大浪费:一是演员开发不够,太浪费;二是花巨资整舞美,多此一举太浪费。” 

  确实,近年来包括北京人艺、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国家大剧院(微博)在内的各种机构不断引进的众多精彩的国际戏剧,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提高了我们的审美,也给喧嚣浮躁、充满铺张浪费的中国当代主流戏剧圈带来不少冲击和反思。如果说,这样一场好戏引发的反响,正如掠过中国戏剧舞台和戏剧圈的一场“疾风暴雨”,那么,就让这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J069  李晏摄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