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格罗斯巴德(Ulu Grosbard)先生有一双慧眼,就像达斯汀·霍夫曼有一只大鼻子。当阿瑟·米勒不无嘲讽地说:“看那只挤满面孔的大鼻子,我好奇这可怜的家伙怎么可能想象自己能有演艺生涯!”正是乌鲁坚持认为,霍夫曼具有足以掌控《推销员之死》里威利·罗曼一角的表演才华。
1965年,纽约谢里丹广场剧院,阿瑟·米勒的另一部剧作《桥上风景》被乌鲁搬上了舞台。这次,乌鲁不单单起用了大鼻子霍夫曼,还向世人展现了另外两位年轻人的才华,罗伯特·杜瓦尔和强·沃特。而他们正是从这里开始征服整个美利坚。
乌鲁·格罗斯巴德是百老汇和纽约电影界的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执导了多部名剧,比如阿瑟·米勒的《代价》, 大卫·马梅的《美国野牛》,贝斯·亨雷的《醒转的占福士》,以及伍迪·艾伦的 《漂流灯泡》等等。他两次获得托尼奖提名,并帮助多位演员斩获托尼奖以及奥斯卡。
在百老汇斩获颇丰的同时,乌鲁开始进军大银幕。他首先是以助理导演的身份参与电影制作的,参与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西区故事》、《江湖浪子》、《苦海奇人》、《典当商》等,皆为好莱坞的经典之作。借此,乌鲁得以师法于阿瑟·佩恩、伊利亚·卡赞、罗伯特·罗森、西德尼·吕美特等名导。
1968年,他将自己在百老汇获得成功的《昔日玫瑰》搬上了银幕,并向世人介绍了又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马丁·辛。之后,又和达斯汀·霍夫曼合作了一部关于郁闷的摇滚音乐家的影片《谁是哈利·凯勒曼,以及为什么他总是在说我的糟糕事》。
乌鲁一共只执导了7部影片,产量不多,不过质量斐然。他向来擅长挖掘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心理张力,就像央视六套反复播放的那部《打不开的锁》里,罗伯特·德尼罗和乌鲁的另一位爱将罗伯特·杜瓦尔之间那兄弟情谊,使该片被《纽约时报》首席影评人文森特·坎比赞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是好莱坞最令人愉悦、最具智识的影片”。
1978年,乌鲁拍摄了《暗夜心声》,一部被影评人誉为“备受低估的犯罪片”,“影片对犯罪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丝毫不亚于《热天午后》”。这部影片缘于达斯汀·霍夫曼买下了美国著名劫匪艾德伍德·朋克的自传小说《野兽狰狞》的改编权,原本达斯汀·霍夫曼准备自己当导演的,可是经过几周的拍摄,他发现压力太大,于是求助于最坚定的伙伴、亦师亦友的乌鲁。乌鲁一口应诺,不过很快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达斯汀·霍夫曼如此的投入,以至于给导演的自由那么少,并且时常抱怨对于乌鲁接手影片的不满。于是乌鲁不得不与达斯汀·霍夫曼开诚布公:“哪个更重要?我们的友谊,还是电影?” 达斯汀·霍夫曼不假思索地回答:“电影!”于是,这段友谊也在《暗夜心声》的片场走到了终点。
这是两个性格倔犟之人的冲突,是乌鲁当年发现了那隐藏在那只大鼻子下的能量。而乌鲁本人也是万般严肃,但求完美的倔强脾气。曾经和乌鲁合作制作了彼得·崴斯的《调查》的剧院经理艾曼纽·阿呈伯格这样评价乌鲁,“他非常严肃,在他的工作中,没有任何轻浮存在,而且他从不为钱做任何事情。”
乌鲁·格罗斯巴德于3月18日悄然病逝于曼哈顿的一家医院,留在了毕生奉献的纽约。他1929年出生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原名以色列·格罗斯巴德(Israel Grosbard),乌鲁是他哥哥给他起的绰号。作为犹太钻石商的儿子,为逃避纳粹魔爪,1942年他随家人一路逃亡,最后避祸哈瓦那。乌鲁回忆那段日子说,“那种不知明天的焦虑让我很快长大。”1948年乌鲁全家移居美国,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并在耶鲁戏剧学院进修。1956年获得美国国籍。之后他长期居住在艺术家云集的格林尼治村。1965年,与女星罗丝·格雷格里奥结婚。
曾经作为钻石切割工的乌鲁,始终保持着那份欣赏力和严谨不苟。在死讯传来的时候,罗伯特·杜瓦尔说,“我真想再和他工作一次,无论他带来什么,我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