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蒙古传说》:让文化与城市同发展共繁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2日16:53  新浪娱乐微博
演出海报 演出海报

  心里也陆续 2012年4月5日,由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委、旗人民政府出品、北京成桥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大型音画舞剧《蒙古·传说》在北京保利剧院震撼成功首演。该剧以诗情写意的叙事、平行时空交错的结构,用震撼穿越的音乐、现代与民族交融的舞蹈、实景动感的舞美、古典特色的服饰、夺目炫变的灯光,将恢弘画面地呈现出来,为观众描绘出了一幅苍茫草原的壮美画卷,诠释了草原民族的文化的深厚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及全方位的视觉艺术彻底征服了现场所有观众。

  出品《蒙古·传说》是伊金霍洛旗委、旗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推进文化强旗、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际行动。近年来,伊金霍洛旗作为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鄂尔多斯最宜居城市,在抓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通过实施“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战略,不断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提升区域文化品牌形象的同时,塑造了具有自主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促进了该地区文化产业的不断升级,努力实现文化与城市同发展共繁荣。

  文化传承 表达民族内涵

  “伊金霍洛”,蒙语意为“圣主的陵园”,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长眠之地,忠诚的达尔扈特人世代为其守陵,至今已近800年。正如汉民族的结绳记事、仓颉造字那样,在华夏大地的北方,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用悠扬的长调、奇妙的呼麦和豪放的舞蹈,记录、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经过八百多年的洗礼,草原文化、祭祀文化以及宫廷文化逐渐交融,让伊金霍洛成为了蒙古族人民心中的文化圣地。

  如何表达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作为近年来少有的高水平的描述蒙古族历史与生活的舞剧,《蒙古·传说》以内蒙古大草原为地域背景,为观众讲述了一名蒙古族少年以勇敢和不屈的精神,成长为真正蒙古族男人故事。蒙古袍垂落的花纹、马鬃飘动的方向、战士脸上凝结的白霜……一幕幕极富冲击力的画面,让舞台上的人物仿佛从当年的游牧及征战中徐徐走来;而祭祀仪式、蒙族图腾,这些只能在书中窥得一二的蒙古文化元素,也用一种更加平易的方式讲述给舞台下的观众。人们感受到亲切感的同时,体会到的是蒙古精神的一个缩影。

  不仅是这场舞台盛宴。近年来,伊旗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悠久的蒙元文化资源,通过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精细包装,极大提高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影响力。

  入住蒙古包,亲身体验剪羊毛挤羊奶、驾驶勒勒车、学习蒙古族舞蹈和歌曲……去年8月起,位于伊金霍洛旗的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按照规划这些游牧民族体验项目相继面世。昔日神秘的蒙古族文化,与人们又拉近了一步距离。同时,伊金霍洛旗围绕“天骄圣地、煤海绿洲、草原生态”三大旅游主题,深度开发“文化体验、生态度假、城市休闲”三类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休闲谷”的整体旅游形象,以更为开放的文化形象,向外界传递着自身的文化底蕴。

  文化创新 放大传播效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无论曾经多么璀璨的文化,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性的创造性转化,赋予自身新的内涵与活力。

  一个几百年来在山峦、原野、河畔间与牛马驼羊朝夕相处的民族,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在舞台剧《蒙古·传说》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伊金霍洛旗给出的清晰答案——创新让蒙古文化更具竞争力。

  舞台上,《蒙古·传说》舞剧摈弃传统的叙述,而是将多种艺术表达融于一体。现代与民族交融的舞蹈以及平行时空交错的结构,将恢弘厚重的历史格局生动地呈现出来,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舞美设计方面,多层次的实景舞台布局,也让不同空间的转换成为一种可能。时间的历史虽呈线性一去不返,空间的历史却以多维的方式存在着,给予了人们视觉上最大的冲击力。

  这只是伊金霍洛旗在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型产业的过程中,文化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过程中,旗委、旗政府力求积极发展与成吉思汗旅游文化品牌相关的那达慕、影视制作、手工艺品销售、旅游休闲中心等新兴文化产业,全方位展示旅游文化品牌形象。正在建设的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则融入现代科技创新元素,再现蒙古族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筑、人文景观和历史风情:影视拍摄区、历史再现区、商务会议区、教学研究区、游乐区、生态区等一应俱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文化插上创新的翅膀,传统文化焕发了勃勃生机。目前,伊金霍洛总投资235.5亿元,用于打造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区、成吉思汗体育文化产业园区以及马主题文化产业园区。四大产业园将不断发挥文化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文化惠民 共享发展成果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则是文化最好的传承者。在从文化名旗向文化强旗转变的过程中,伊旗高度重视大众文化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百姓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发展成果,从而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拓展文化传播的外延。

  一大早,伊金霍洛旗牧民达楞太驱车4公里,来到伊金霍洛镇文化站参加“神骏之声”艺术团的日常排练。“我们的第二张光碟还剩两个节目,要赶一赶进度!”达楞太所说的“光碟”,是由艺术团队员自编自导自演的包含蒙古族民乐、民歌等节目的专辑。专辑聘请专业音像公司录制发行,整个制作过程演员们不用花一分钱,费用全部由当地政府承担。

  不仅有专业老师免费指导,“神骏之声”艺术团排练所需的场地、乐器和服装,都由文化站免费提供。除此以外,每年一到旅游季节,当地政府就为艺术团联系演出,队员们也有了新的收入来源。“一年我的演出收入有两万多块了。”

  包括“神骏之声”艺术团在内,伊金霍洛旗共为22个这样的民间文艺团体提供了支持。2010年,伊旗在帮助民间文艺团体发展上的投入达到850万元,2011年更是超过了1070万元。政府对文艺团体精力与资金的投入,鼓励了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到这一队伍中。与成立伊始相比,艺术团中年轻人的比例大大提高。舞台上,人们常常能看到祖孙三代人同台献艺。民间文艺精品,就在这样历代相传的起舞和颂唱中,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每年送戏下乡100场,举办广场文化活动60场、定期举办个人珍藏文物展……《草原画卷》《圣地天歌》《中华情》等由伊旗编创的精品剧目也已先后搬上群众舞台,《蒙古·传说》也将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后,落地伊金霍洛旗,让百姓充分享受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将蒙古的文化精髓融入到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中,打造以成吉思汗文化为核心的独具魅力、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今后,伊金霍洛旗还将按照“文化大旗”向“文化强旗”转变的战略目标和部署,遵循资源型地区结构转型、产业多元、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实现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的突破,增强文化元素在城市建设中的集聚力,真正实现“文化塑旗”的战略目标。有文化的主线延续不断,有创新的手段来不断拓展外延,成为这里不断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