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文版《妈妈咪呀!(微博)》之后,上海亚洲联创的中文版《猫》,也进入了首演倒计时阶段。昨天,该剧从8月17日起在上海大剧院(微博)举行的首轮演出正式开票,经过选角和初步排练的主要演员以及中文版《回忆》,也已“浮出水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猫》虽被号称是音乐剧的“四大经典名剧”之一,但因缺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从艾略特诗歌改编而来的英文歌词译成中文又具有一定难度,故要使该剧产生像去年《妈妈咪呀!》一样的热门效应,还需在演员对角色的体验、表演和剧情、唱词的中文化方面多做文章。
报名蜂拥 人才济济
目前,《猫》剧33个角色的扮演者已大部分选定。记者在昨天的见面会上看到,这些演员大多有音乐剧专业学习和舞台演出的经历,如扮演“魅力猫”主唱《回忆》的刘杨,参演过国产剧《蝶》《电影之歌》等;扮演“英雄猫”的夏振凯是上音音乐剧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已主演了《弘一法师》《鲜花烈火》《马路天使》等剧;还是上戏音乐剧专业学生的王琼,被导演乔安一眼看中,认为她是饰演性格活泼的女“小偷猫”最佳人选;从上音走出来的丁臻滢,已作为中文版《妈妈咪呀!》苏菲的第一替补和群舞演员,在舞台上“久经考验”;曾主演日本版《狮子王》和《猫》的李响(微博),也顺利通过难度近乎于苛刻的考试,将扮演“小偷猫”;主角中唯一是音乐剧“白丁”的张昊,原为上海芭蕾舞团演员,但他挺拔的身材和扎实的舞蹈功底,让英方制作人大感兴趣,正在排练的他,目前还在接受声乐方面的强化训练。
小试身手 尚缺火候
从1000多位报名者中层层选拔出来的演员,在进入排练阶段后进步很快。用导演乔安、音乐总监菲茨等人的话说:“在选角时,我们就发现中国音乐剧人才济济,让我们既惊讶又欣喜。”这也反映了京沪等地的艺术专业院校,多年来开办的音乐剧专业,已经为中国的音乐剧发展积累了大批人才。只是,国内的音乐剧毕竟凤毛麟角,“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大批专业学生只能改行,当年孙红雷(微博)从中戏音乐剧班毕业后因为无戏可演,只好“跳槽”到影视界谋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过,他的同学们却大多没有如此好的运气。更多经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剧人才,即使有幸参加那些话剧加唱的国产音乐剧演出,也因为缺少规范的训练渐渐“废了武功”。事实上,昨天,这些颇有舞台历练的中文版《猫》演员在记者面前“小试身手”时,仍能让人明显感受到他们在唱、演、跳方面,还缺少协调能力和舞台张力。
歌词翻译 难上加难
《猫》与其它叙事性音乐剧不同的是,该剧虽有戏剧结构却无峰回路转的戏剧情节,台词也只有寥寥几句。演员要摆脱擅长用语言推进情节的国产音乐剧,把自己蜕化成一只“猫”,还需要在排练厅里好好琢磨。
如果说,演员经过刻苦训练,在唱、演、跳方面能符合《猫》的演出规格,那么,把《猫》的歌词译成中文演唱,则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妈妈咪呀!》剧情的起承转合,主要靠台词,翻译只要与人物情态和情节发展相符即可,加点本地话、流行语也不影响剧情。而《猫》的英文歌词来自艾略特的诗,中文翻译不仅要符合剧情,还要不失诗意和诗韵。从昨天试唱的中文版《回忆》来看,歌词从音位文字变为音节文字后,原作流畅的心灵吟咏变得节奏感强烈了,高音部分则明显缺少了原先那种回肠荡气的抒发,抢字的不足也存在。不过,记者在采访剧组时,中方制作人士也表示:目前只是在征求意见,全剧所有的唱词在完成翻译后,还要请专家们逐字逐句校正润色,尽力争取在准确体现原作风格和意韵的基础上,让观众感到站在舞台上的是一批把歌唱得抑扬顿挫、活灵活现的“中国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