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料:音乐剧《猫》--创作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7日15:53  新浪娱乐微博

  从诗作到音乐剧

  著名音乐剧作曲大师安德鲁·劳伊德·韦伯(Andrew LloydWebber)于1977年开始着手为《老负鼠讲述的世上的猫》谱写音乐,他这样做部分是源于从小对这本书的喜爱,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想挑战在先有诗句的情况下进行配乐。

  《老负鼠讲述的世上的猫》本身就具有极富韵律性的诗句,节奏感自成一派,在例如Rum Tum Tugger(若腾塔格)和Old  Deuteronomy(老狄尤特洛诺米)的词句中皆有体现。尽管诗句已经给该配怎样的旋律提供了线索,里面却也常常横支出些不规则的音节,这对作曲者来说很是个挑战。安德鲁·劳伊德·韦伯为这首诗写了很多片段,起初只在聚会上用钢琴弹给朋友听,后来他把它们带到了塞德蒙顿音乐节(Sydmonton Festival)上演奏。当时艾略特的遗孀瓦莱里·艾略特(Valerie Eliot)也参加了这次演奏会,并且带给韦伯许多亡夫未经发表的诗句。其中就包括了魅力猫葛丽泽贝拉(Grizabella),后来正是这个角色演唱了广受欢迎的《回忆》一歌。

  随后特雷沃尔·努恩(Trevor Nunn)成为了首版的导演,他热衷解决常人觉得棘手的戏剧难题,他与安德鲁·劳伊德·韦伯一起工作,导演了这部一度史上公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该剧编舞是吉莉安·莱尼(GillianLynne),她不想使用人们已经接受和熟知的舞蹈风格,而是希望为这部剧找出一种独有的概念和能量。这意味着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将一种不寻常的天性转变为演员肢体表现上充分的自由。在观察了猫的习性之后,吉莉安·莱尼发现猫具有超然,冷淡,多情,充满柔韧性与神秘感等特征,于是她要求舞者们用他们的肢体语言诠释出以上那些绝妙的词汇。

  最初讨论《猫》的舞台效果时,制作团队就认为《猫》要想成功,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他们得有一个布景能在演出还没开始前就让观众置身于这出戏的氛围中。著名设计师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于1980年11月开始试图打造出一个猫儿们会聚集一堂的地方。当为每个角色设计服装时,他参考了T·S·艾略特文字中给出的暗示,结合了猫和人类的元素。绝大多数的服装都很有弹性,利于行动,这对一出富含舞蹈元素的演出来说是必须的。每一只猫都有其独特的妆容,这也有助于展现它们的性格。

  经过这些人的共同努力,1981年5月11日《猫》在新伦敦剧院首度上演。和其他众多名剧一样,《猫》的诞生并不一帆风顺。大多数人们认为,一部从儿童诗改编的音乐剧几近等同于一场灾难。

  直到演出当日,剧团才为制作筹足了资金,剧院老板甚至临阵退缩想要撤销协议。更戏剧性的是,最初定下饰演葛丽泽贝拉(Grizabella)的著名英国女演员朱迪·丹奇(Judi Dench)却在演出前的彩排中扭伤了跟腱,不得不由传奇的伊莲·佩姬(Elaine Paige)在开演前五天取代她。

  然而最终,这部不被看好的作品却成为了音乐剧史上一个独特的成功。

  作者T·S·艾略特(T·S· ELIOT)

  托马斯·斯蒂恩·艾略特于1888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他曾先后在哈佛,巴黎的索邦大学和牛津的默顿学院就学。 艾略特的诗集《老负鼠讲述的世上的猫》于1939年10月问世,而“负鼠”就是艾略特在朋友们中的绰号。诗人艾略特创作了大量诗作,重要作品有《肌肉萎缩》(Sweeney Agonistes),《岩石》(The Rock),《大教堂凶杀案》(Murder in the Cathedral),《家庭团聚》(The Family Reunion)和《四首四重奏》(Four Quartets)等。 艾略特于1948年1月被授予荣誉勋章,同年秋天以《四首四重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获得了许多荣誉,其中包括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T·S·艾略特1965年1月在伦敦过世。他的墓碑竖立在西敏寺的诗人角,旁边是英国诗人丁尼生(Tennyson)和勃朗宁(Browning)的墓碑。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