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舞蹈诗《极境》科考搬上舞台影像气势不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7日17:18  新民晚报

  

舞蹈诗《极境》科考搬上舞台影像气势不凡 舞蹈诗《极境》一场景。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本报讯 (记者 杨建国)由上海戏剧学院联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市科协联手打造的舞蹈诗《极境》,昨晚在上戏剧院上演。该剧于去年10月首次公演时,引起不同的反响。经过半年多的细致修改,此次作为“上海之春”参演节目亮相。

  《极境》拉开大幕前的多媒体影像,如科普电影般向观众展开了人类认识南极的历史画面。中外古人的想象描述,英雄时代的探秘、机械时代的进军和科考时代中国科考人员的驻扎,逐渐揭开了遮蔽在这块冰雪大陆上的神秘面纱。这段气势不凡的影像,令观众眼界顿开,更如设置了一个悬念,让大家期待大幕拉开之后的舞台上,究竟会呈现怎样的故事。当然,既为舞蹈诗,用不着构思情节、塑造人物。事实也是如此,作为这部舞台作品的主体部分,“辽远”“严酷”“极净”“登顶”这四幕的名称,就道出了表现的场景和主题。观众看到的是多媒体天幕上的南极图像背景和舞蹈演员们拟景、拟物、拟人的表演。男演员扮演的科考队员艰难行走于雪地,攀登于冰崖;女演员的舞姿幻化出千姿百态的冰川、动物,编导们创作的那一段段舞姿,确实优美动人。

  去年首演时,有观众认为这部舞蹈诗缺少独特的舞蹈语汇,艺术构思显得贫乏单调。在修改过程中,编导们虚心听取意见,寻找提升主题的突破口,设置了“黎明女神”奥罗拉作为极地象征,来拓展想象的空间;舞蹈设计也加强了与多媒体景观的衔接,使虚与实的相融更加自然、贴切。经过精雕细琢般的进一步加工,一段段群舞确实产生了美轮美奂的魅力,表演时常常令观众情不自禁鼓掌。只是,编导的创意仍然需要突破拟景、拟物、拟人的局限。在“尾声”的字幕阐述中,编导似乎已把科考队员挑战大自然极境的意义,提升到了人类对自我极限挑战的思索,如果在此基础上以立意更高和充满创意的舞蹈进行情感抒发,也许会更有深度。

  让人略感遗憾的是,短短的“尾声”舞蹈更如是综艺晚会的群舞,虽然热闹却削弱了升华主题的力度。

  

(责编: sis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