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沪剧演员杨飞飞逝世小儿赵琼回忆母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2日15:40  新闻晨报

  背景  杨飞飞,1923年生,浙江慈溪人,1938年拜丁婉娥为师。1948年与丈夫赵春芳、演员丁国滨等组建勤艺沪剧团并任团长,建国后,先后主演了《家》、《雷雨》(饰四凤)、《卖红菱》(饰范凤英)等戏,以悲剧见长。 “文革”后重建宝山沪剧团,先后担任团长、顾问。在长期艺术实践,继承沪剧传统基础上,创造了以柔和为特色的杨派。

  晨报记者 邱俪华

  昨日凌晨1点35分,沪剧演员杨飞飞在静安区中心医院离世。

  “妈妈走得很安详,没有什么痛苦。”昨天中午,晨报记者在她位于泰兴路的家里,见到杨飞飞的小儿子赵琼,他透露因为器官衰竭,89岁高龄的老人半个月前就病危过一次,一直在抢救,昨晚则走得很平静。62岁的赵琼5岁就跟着母亲登台,亲历这位伟大演员舞台生涯的黄金岁月,在别人眼里,她是优秀的沪剧大师;但在赵琼的眼里,她更是“最好的母亲,最好的妻子”。赵琼说,母亲晚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如果你在生活中不是一个贤妻良母,那么你在舞台上就不会是一个好演员。

  缘起《初恋》,七十年伉俪情深

  昨天,在杨飞飞家中,赵琼拿出母亲珍藏的一块玉,他说这是当年父亲和母亲定情时,父亲在外滩送给母亲的,转眼已是七十多载。2005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随身珍藏,直到离世。

  杨飞飞自幼家境贫寒,只能靠残疾的母亲在油灯下做袜头养活一家八口。但她天资聪慧,13岁拜文明戏老先生胡铁魂为师,15岁拜丁婉娥为师入儿童申曲班。在那段闯荡上海滩的岁月里,她遇到了另一半,同为沪剧演员的赵春芳,一见钟情,相伴70载风雨,恩爱情深。“尤其到晚年,爸爸是一刻不能离开妈妈身边,离开一会儿妈妈就会问‘老赵去哪里了’,很恩爱。”儿子赵琼说。

  两人相识之初,杨飞飞是赵春芳的“粉丝”,“当时爸爸要排一出《初恋》,但是团里没有小花旦,有人推荐我妈妈。当时她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她顶崇拜爸爸了”。两人见面之后,立刻发生了“化学反应”,赵琼说自己曾经跟母亲聊过这段往事,很好奇当时到底是谁追谁,而妈妈回答“同时”。那一年杨飞飞18岁,在外滩,赵春芳从怀里掏出一块祖传的玉石,两人一玉定情。

  “爸爸是奶油小生,喜欢打扮,那时候他每个月360块,250块是要留着自己用的,妈妈从无怨言。”赵琼说当年家里爸爸的西装可以装一卡车,而妈妈连一双袜子上都会打补丁,“到了晚年也是这样,她50块买双鞋,还要来回在店里转8趟”。

  简朴的日子,杨飞飞却很满足。赵琼说:“我爸爸比妈妈大8岁,像大哥哥一样很呵护她,而妈妈也爱撒娇,两个人常常互相打趣儿。”2005年赵春芳去世,杨飞飞十分想念老伴,常常让儿女们陪着去当年两人相识、新婚、一起演出过的地方走走,“广西北路上的自来火街是新婚房,后来搬到大世界对面的瑞安里,这些地方妈妈常叫我们陪着她故地重游”。

  “职业高管”,爱沪剧更爱孩子

  杨飞飞一直住在泰兴路的小弄堂里,算来有60年了,老邻居们很是喜欢她,“她教过我小孩唱沪剧”,昨天,晨报记者在弄堂口遇到了好几位邻居,说着同样的话。

  当年夫妇俩组建勤艺沪剧团,杨飞飞是团长,身为“职场高管”,她十分忙碌,回到家孩子们都已熟睡。怎么盯小孩功课?她想出办法,每天上床前,大家把做完的功课,老师发的成绩表和评语单都放在枕头底下,她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一天不落。“我印象最深就是5岁那年,到弄堂外面15路车的泰兴路站等妈妈,那天下雨,我在雨里等了很久很久,都没有等到。”赵琼说,原来那天演出完了坐电车回家的杨飞飞,在车上背台词,背着背着车子已经开到静安寺了,早就过了家门口,“我后来也常常去车站等妈妈,但一趟也没有等到过。我就跟妈妈说,你肯定是爱沪剧多过爱我”。

  这个“明星妈妈”也常闹笑话,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长会,妈妈饭做到一半,戴着袖套就到了学校,老师同学都不敢认,大呼:“啊!这就是台上那个著名的杨飞飞啊”。赵琼是儿子里面的老小,也是小时候最让妈妈着急的一个:“主要是我也喜欢艺术,尤其沪剧,但是妈妈不肯,她吃过很多苦,所以不愿意我们也吃这份苦。”结果当年赵琼瞒着妈妈考了越剧院、京剧院、沪剧院很多艺术院团,妈妈知道一个就把他领回来一次,一直到他二十多岁还继续坚持,杨飞飞才同意儿子也吃了沪剧这碗饭。

  爱看戏教徒,也爱逛外滩

  华雯是现任宝山沪剧团的团长,也是杨飞飞的弟子:“那是九四、九五年吧,区里办的老专家带徒弟的活动。”华雯说当时很怵,戏曲界流派的事十分敏感,而自己唱的并不是杨派,“结果(杨)老师开口就说,你不要怕,拜了我,不一定非要唱杨派不可”。华雯说这就是大师的范儿吧,平时像普通人,但关键时刻说话掷地有声。老人的晚年生活也从未与沪剧分离,最大的乐趣就是看戏,教徒弟。

  其实一直到2008年,老太太的身体一直硬朗得很,平时得空了就让儿子女儿陪着逛外滩老城隍庙,看上海的新地标。最后一次登台则是去年12月17日在上海大剧院(微博)举办的“上海的声音——沪剧宗师王盘声、杨飞飞流派非常演绎”演唱会上,当时老太太身体已经不大好,胃口尤其差,但只要家里人一说“明天要上台啊”,老太太就会立刻多扒两口饭。昨天,演出的策划人和承办人徐霈霖回忆,老太太极爱舞台,当时考虑她身体状况,特地跟她说晚一点,八点演出开始以后到也没关系,结果老太太催着家里人,下午四点就赶到大剧院来了,让人感动。、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