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单田芳幕后生活曝光 嗓子受伤担心不能说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8日11:53  辽一网-华商晨报微博
孙刚常到单老家中探望老师 孙刚常到单老家中探望老师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微博)”,“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对于一个盛誉在外,名声朗朗的评书艺术大师,单田芳是什么都不缺了。不过,也许跟他早年坎坷的经历有关,老先生对艺术追求一直坚韧,眼界也一直开阔,到78岁高龄还是离不开说书。关于他受过的磨难,他很少会提,他更习惯于苦中作乐,更习惯于去讲过往开心的事情。

  单老先生的徒弟,沈阳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评书演员孙刚,近日接受记者采访,还原了恩师——认真有趣又新潮的单田芳。

  老乡故事

  嗓子受伤担心不能再说书

  孙刚是单田芳前年收的徒弟,不过他与单老先生的渊源则有十多年。当年孙刚做广播节目时采访过单田芳,从此便开始了求学的道路。“我每年去北京至少五六次,就是求学,坐火车去,背一部书给他听,他会讲哪里对,哪里不对。”孙刚讲,老人家只要谈起业务,就二目如电,“我总觉得我看到他,‘活’儿就吓丢了一半。”但是单田芳倒不是严厉,“他会潜移默化,他说某某演员戴手表上台,结果晃到了观众的眼睛,意思就是让你不要在说书时戴手表。”

  单田芳在“文革”期间受过太多苦难,但他一直坚持温书练习说书,这才得已日后厚积薄发而爆红。孙刚说师傅有时会笑着提起那些曾经的苦日子,“他会跟我们说,当年怎样被追打、批斗……说这些时就像说书一样,情绪饱满。”因为“文革”时受迫害,一股火撞上来,单田芳牙也没了,嗓子也坏了。“他做了三次手术,嗓子就嘶哑了,师傅担心过,吃张口饭的,可一张口是满口假牙外加沙哑嗓子怎么办?没想到这却成了他的特色,不少人都模仿他。不过师傅不允许徒弟们模仿他的声音,师傅说,模仿声音是浅显的学艺,我们更多的是学习他的神态、表情、风格。”

  挣钱就买外国名牌自行车

  单田芳不谈业务的时候,是一个特别慈祥的老人,孙刚跟记者说,“他每天四五点就起床,起来抽烟,然后熟悉一下书,睡觉,遛狗。他家的狗叫大熊,每天只让他遛,别人遛都不行。他遛狗前拿着Ipad下楼,点播报天气,那个是语言播报,‘现在外面的温度是……’我们都说这老头儿也太潮了吧。”

  孙刚说,“他还有个微博,但打字慢,一般都是助理帮他打字。他穿衣服也是大红大红的,老头特别精神。”

  孙刚还透露老人家有个特潮的爱好,“他喜欢车,他和儿子住一起,家里有6辆车。他70岁时考的驾照,但家人不让他开。他那车是君王,有五米多。”提到车,这也是单田芳多年的爱好,孙刚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车,那时自行车很罕见,他在鞍山说书,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第一件事就是去买自行车。”记者从前采访单田芳本人时,他也说过,“我那时说出来了,一场书29元,相当于鞍钢的五级大工一个月的工资,我给自己买英格表,买外国名牌自行车。”

  孙刚说师傅的兴趣很多,“他写字很好,但轻易不写,也不让我们拿,说是拿出去砸招牌。”他也喜欢旅游,但年岁大了,只能在国内转转。“而且他去外国吃不好,上次去韩国,还背了几盒方便面。他也是太忙了,像他这个年纪,名利都有,家里人也都说,出去转转。但不行,他就要说书。他是喜欢这行,而且确实很多公司在等着他,是市场催着他往前走吧。”

  不逼迫儿子女儿入行

  单田芳1995年开评书公司后定居北京,孙刚说师傅的思想一直很超前,“现在有些人开始做评书公司了,但他1995年就做了,他现在开始把评书拍成电影电视,做影视公司。现在影视业也没有好本子,大家就想用他的本子,我上次去北京,他的办公桌上影视公司要合作的本子摞成了摞。七十七八的岁数了,想法还在最前面……”据孙刚说,师傅早说过把评书嫁接到现时代的广播上,“他做过动漫评书,跟电视台也合作过《羽扇纶巾》等节目,他说评书要生存必须要跳出来。”

  单田芳的儿女都不是做这行的,“他女儿儿子都不做这个,儿子、儿媳、孙子都在他的公司里,女儿之前也说过书,后来转行了。他觉得既然不喜欢,就随他们。他在这方面很开通。”

  虽然离开沈阳很久了,但单田芳根本不像北京人。

  孙刚对记者说,“他虽然一直在北京,但他对沈阳的事特别了解,沈阳修地铁,青年大街有什么事,他都知道,你感觉不到他是个北京人。他记忆力特别好,也会想着故人,说沈阳的谁谁现在怎么样啊,总会问我们……每次来沈阳他都很激动,不过现在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也很少来。”

  老友怀旧

  每次演出

  都视为“千金债”

  尽管已是评书大师,但单田芳每到一个地方演出,都是睡不好的。孙刚说:“什么活交给他,生怕演不好,前一天就会睡不着,演完后说可算卸下‘千金债’了。”有时候主办方都不计较,“主办方说演个小品,你说两句话就行,他也要让我们在底下彩排一下,他的业务是很较真的。有时候录书,人家说你不用改,照着念就行,但他不行,要精益求精。”

  故乡烙印

  将东北人的豪爽、幽默

  融合在评书中

  在盛产评书艺术大师的辽宁,单田芳不是惟一,但他身上却有着浓郁的辽宁符号。

  单田芳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单田芳在辽宁受的教育,1956年成为辽宁省惟一具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即使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单田芳说评书,说文时,满腹经纶、诗词歌赋,华丽高雅;说白时,乡情俗语、民谚土语,亲切生动。他还将东北人的豪爽和幽默,以及东北的民俗民风极好地融合在评书文化中,这在他的作品《张作霖传》中非常明显。 

  主任记者 孟丽 

  明星简介

  单田芳,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随父母到沈阳,1952年在沈阳二十七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后就读辽宁大学历史系。1955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曾任业务团长,1987年退休。1995年因为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赴京,此后定居北京。共录制、播出了《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乱世枭雄》等100余部共计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开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