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宏图:京剧需要造明星出名角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9日18:12  北京晚报

  北京京剧院(微博)“唱响之旅”天津站演出圆满落幕。载誉回来的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李宏图(微博),对京剧的未来充满期待的同时,更加希望京剧院团出“星”、出“角儿”,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目光,培养观众欣赏京剧的热情。

  记者:国家对于京剧的扶持力度一直很大,“振兴京剧”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可是京剧还是少知音。

  李宏图:近年来,国家对于京剧的投入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国家一直从宏观层面去振兴京剧文化,将大量资金用在剧团本身建设上,很少在剧团如何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上有更多、更专业的指导。我们也需要自我反省,京剧院团多年来只专注于研究怎么生产经典剧目和角色,很少真正去研究京剧的市场到底是怎样的。

  多年来,京剧院团都忽略了如何去造星、造品牌。以前,北京京剧院靠着“杜王李”(杜镇杰、王蓉蓉、李宏图)撑了20年。现在特别需要主流媒体借鉴影视、音乐领域的造星模式,让更多观众关注京剧,然后才能引发新一轮京剧热潮。

  此外,我们一直坚持开展将京剧引进校园的活动,但一场演出包括灯光、道具、运输费在内的成本费用至少6万元,新戏、大戏高达11万至12万元,成本压力巨大。国家对于京剧进校园活动的补助只有每场1.5万至2万元,致使京剧院团入不敷出,演职人员的热情不高,演出质量必然下降。

  因此我们希望政府加大对京剧公益性演出的资金支持。希望相关部门对投资京剧院团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京剧院团还处于拓展消费者阶段,需要以低廉甚至免费的票价吸引从不接触京剧的观众。因此对积极投资京剧院团的企业,需要更多实质性优惠,以激发企业的热情。

  记者:北京京剧院今年开始在梅兰芳大剧院的“每周一星”演出,是您所期待的造星宣传吧?

  李宏图: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年轻的京剧人,其实他们很时尚,很有活力,并不是脱离时代的另类。对京剧而言,“酒香也怕巷子深”。京剧需要的不仅是剧目创新,更需要剧团运作的市场化。从事京剧艺术表演的演员能力有限,只能专注于演出技巧训练、人物演绎把握能力的提升,没多少人具备开拓市场的能力。因此,只有打造出更多明星、名角,京剧院团的品牌才会确立,才能促使京剧院团更多尝试市场化运作,让京剧和时代接轨,重获新生。

  2010年,北京京剧院共演出了583场,每一场都是我们亲自“跑”下来的,很少有人主动邀请我们去演出。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没有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明星和名角。每一位京剧演员需要8至10年的培养,20至30年的演出,才有机会被观众认可。演员培养周期长,待遇也不高,如果宣传再不到位,从事京剧演出的人员就会越来越少。

  记者:京剧院团,京剧人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问题?

  李宏图:问题有很多,包括如何调动优秀演员积极性、如何把行业做大做强等。目前,各京剧团往往都是靠个人关系寻找演出机会,经营方式如同小作坊,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多年前,在普通人才有几十元收入的时候,梅兰芳等京剧大师已经月入千元。但如今优秀的青年京剧演员收入不高,有些青年演员在北京生活艰辛,导致京剧演员流失严重。

  不过,本质上京剧院团还是需要以研究作品、创作优秀剧目为主要业务,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不能为了赚钱而一味地讲求商业化,最终降低京剧的艺术水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本报记者 孙小楠 J006 阎彤摄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