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园》 用精神坚守抗衡现实颓废

2012年09月21日14:23  新京报 微博

  新京报讯 (记者陈然)昨日上午,北京人艺举办了《甲子园》专家座谈会。该剧编剧何冀平,导演任鸣、唐烨,艺术总监、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出席了座谈会,听取了何西来、叶廷芳、张先等14位戏剧界专家的意见。张和平表示,观众对甲子园的热情超出想象,这部戏也超出了一部戏创作和演出的意义范畴,成为人艺六十年收官和新六十年的开端。“一部作品从产生、发展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戏剧艺术的评论是生产创作链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精神坚守抗衡现实颓废

  ●叶廷芳,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

  今天,《甲子园》显然在以一种精神的坚守来抗衡现实的颓势,它试图通过这个五世同堂的养老院随着资本的进袭而引起的动荡,从而展现几代人的精神风貌;表彰老一代的良心未泯,中一代的精神危机,青一代的人格缺失,进而唤起人性的复归,鞭笞为富者的不仁。

  当代话剧史不可复制的艺术现象

  ●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就像《茶馆》的闭幕演出,《甲子园》的演出是人艺的历史事件,也是当代话剧史当中的不可复制的艺术现象。这个戏以历史沧桑为背景,以生命历程为轴线,向外寻找向内发现。老房老树老人,空间和时代交叠,既是历史的凝聚,也是现实的呈现。结尾骑车的孩子出现,一个甲子首尾相接,形成了新的循环往复。老去的是过往的岁月,不老的是人文情怀。

  觉悟以后才能真正忏悔

  ●解玺璋,资深评论家

  这个戏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核儿”——那个没出场的人物。这个楼所谓的“所有者”,怎么得到的这个楼,他的整个心路历程是通过台上这些人的对话,慢慢显露出来的。何冀平没有让主要人物出场,但她把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了。

  “文革”过去几十年了,这一过程中很多人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戏至少可以促使很多人去想,你究竟在这里面做过什么。忏悔不是别人要求你做的,而是你有觉悟以后产生的一种思想。我觉得这个戏有这样一个功能。

  没有程式化对过去现实的表现

  ●黄维钧,中国剧协艺委会主任

  何冀平写完《天下第一楼》第二年就去香港了,跟大陆剧坛保持了一定距离,她对戏的构思就没有现在大陆流行的、很让人讨厌的那种腔调,那种程式化的对过去、现实的俗套的表现手法,因此“距离产生美”。这让这部戏很有文化和艺术上的魅力。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